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十項功課
112
十項功課
十項功課 1. 當回家時候,與家人分享自己所修的功德波羅蜜。 2. 準備一本筆記簿,紀錄每天禪坐的經驗。 3. 在就寢前,回憶當天所修的功德。 4. 在「功德海」中安眠。 5. 在「功德海」中醒醒。 6. 清醒時,讓心靈與佛性合一;在第一分鐘,慶佑自己還活著;藉此祝禱:願眾生安樂。同時,也提醒自己:總有一天,會面臨死亡。 7. 整天觀想著:佛在我中、我在佛中;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8. 每小時抽出
本書摘錄十項功課,著重於提升心靈修行與佛教信仰。透過分享功德、每日紀錄禪坐經驗及回顧功德,來增進自我成長。透過視覺化佛像與水晶球,提升靜心的力量,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靈的清淨與和平。重要的是要多微笑與原諒他人的過失,從而創造出更為和諧的生活環境。…
各国佛教交流活动
35
各国佛教交流活动
各国交流活动 尼泊尔 为了将佛陀的佛法传播至每个人的心中,让世界实现永久的和平,于2011年11月10日至28日, 在蓝毗尼举行1121次沙弥制度出家活动,以此传扬伟大的佛陀。参与法会的信众中,他们来自尼泊尔以及泰国,一同参与授戒仪式,功德无量,法喜充满。 孟加拉国 2010年5月7日,在孟加拉国的古大港举办100年身发仪式。各寺院及宗教信仰者参加现场,法会亦在孟加拉国的封城仪式上。 在2011
…1121次沙弥制度出家活动,参与者包括来自尼泊尔和泰国的信徒,旨在传播佛陀的教义,实现世界和平。孟加拉国则举办了100年身发仪式和“世界和平祈福会”,并在2011年6月进行优婆夷授戒与教学活动,促进了佛教信仰者的交流与合作。
佛像的奇事与军人的逃生
119
佛像的奇事与军人的逃生
118 蒙昆贴年尼祖师 隐约之间,看到连区已被敌军包围得水泄不通!他吓得魂飞九霄:“哇!这下*死无疑,出路全被他们截断了!”这时又听到佛像说:“躲在隐密的地方!”他立刻找了一个隐密的地方躲藏起来,佛像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躲藏了很久,佛像再次发出声音说:“向这里走!”他就照着做,“向那里转!”他又照着做……一直遵照佛像的指示。最后,他终于逃出敌阵,免于死难。 待局势稳定之后,这位军人立刻向上
在敌军包围的危急时刻,一名军人感到无路可逃,佛像却指引他寻找隐秘之处,最终成功逃出敌阵。事后,这位军人升任准将,并向说法人表达敬意。他的经历展现了佛教信仰的力量。更多信息请访问 dmc.tv。
社會問題的因果
173
社會問題的因果
社會問題的因果 從以上實例學得知,社會問題產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項: 1. 在前世和今世觸犯了第一條戒律,包括自殺、殺或令他殺、參與戰爭、附和或支持戰爭、殺幼小的動物、做人工流產、折磨和虐待動物、產生的業果是自殺、早逝、發生事故和戰事等。 2. 在前世和今世觸犯了第三條戒律,包括強奸、花心、在紅燈區賣淫、服務查送的老板和看場的流氓,產生的業果是被強暴和侮辱不清淨等。 3. 在前世和
…的行為如何影響今生。首先,違反戒律,例如自殺和參與戰爭,會導致悲劇性的業果,如早逝和事故。此外,性侵和色情行業的過往也帶來強暴和侮辱等後果。信仰鬼神與巫術的人,可能會遭遇鬼魂附身或下咒的情境。再者,非佛教信仰者由於固執和個中心化的思考,難以獲得智慧,最終生於非信仰環境。最後,與壞人交朋友的後果則可能導致毒品成癮等問題。這些內外因子交織,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網絡。更多信息,請訪問dmc.tv。
早課與開經儀式
10
早課與開經儀式
早課 三、開經 (漢塔 嘛央 苦塔沙 啵卡哇哇 補啵哇卡那嘛嘎哇朗 啦攀嘛 感挪嗎 謝) 那摩達沙 啵卡哇哇 阿拉哈 多嘛三 苦塔沙 (三稱) 四、贊諸佛 (漢塔 嘛央 苦他波徒丁 ρέ撥嗎 謝) 咩 嘎達他卡哇 阿拉杭 三嘛三 苦陀, 威差 仢拉那三班那 屬卡哇 吧嘎威凸,阿努 搭哇 補立沙探嘛瞻拉梯 沙踏 布哇嗎努沙 嘎 苦陀 吧卡哇,呷 以芒 嘎剛 沙提哇剛 沙嘛拉剛 沙攀嘛剛,沙沙嘛那攀嘛
…佛法。無論是通過咒語的念誦還是在修行過程中的默想,這些儀式都具有指引信徒心靈的作用。詳細的文詞和其背後的涵義可以幫助修行者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教義,增強靜心的效果,並促進精神的提升。了解這些儀式能夠增強對佛教信仰的投入與理解。
法身寺的建立
151
法身寺的建立
法身寺的建立 能再踢人了。]'此此可見,她對達達奇沃法師的個性睜若指掌。而從那天起,每當他一看到香蕉樹就會發笑,世間唯一能這麼瞭解他的,非老奶奶莫屬了。 當寺院的基本設施完成後,為了提升年輕人和大眾心靈的品質,以及培養他們的德行,達達奇沃法師表示,他想教導佛法理論,並通過實踐以巩固他們的信念。“這是培育寺院基本人員總藍圖的一部分。其實這也是殘老奶奶借助外來的機會來訓練他,讓他一出去就承襲此任務。
法身寺的建立旨在提升年輕人和大眾心靈的品質,教導佛法理論與實踐,強化信念。達達奇沃法師與法勝法師強調知識與德行的並重,促進佛教信仰的推廣與傳承。透過設計培訓課程,讓年輕一代在學習中吸取世間法與佛法的智慧,為社會貢獻更多的正能量。這些努力不僅是對傳統的承襲,也展現了對未來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