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หน้า1
36
… 缔造庄严神圣的生命 只有袈裟三件 八件僧具唯一的财物 忍饥耐苦 勤修藏经 热爱佛法基于自己的生命 济世造福圣踪遍四海 似法日逐大千世界的黑暗 这就是出家人的一生 供养佛陀 至生命尽头 无挂碍 依恋亦了 寻觅通注淤盐的路途 梦或醒浩喜润心田 养身以信众供养的食物 浪迹天涯 潜心修行 超脱轮回 降伏魔兵 灭烦恼 救众生离苦海 众生因法身…
หน้า2
28
供养功德衣法会 功 德衣法会是佛教美好的传统文化,长达2500多年之久。其中来可溯到 佛时代,有很多丘从远方来到祈祷精舍拜见佛陀。当他们达到的时候, 架梁已破旧不堪,佛陀慈悲圣穴,让众比在香安居结束后,将…
หน้า3
39
…净的传媒,在2007年获得包括「泰利影视奖」在内的十二个奖项。 身卫卫视以卫星24小时弘扬道德知识。有几个受欢迎的热门节目,如《梦中梦幼稚园》 由法身寺住持法胜法师主持;《信众问法》由施令法师回答;供养大法身含利塔仪式、静 坐引导、早课、佛教新闻等。 DMC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来学习静坐,让自己找到真正的快乐。国内外观众能从法胜法师指导静坐 的过程中,发掘自己内在的和平,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上。
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节约与幽默
71
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节约与幽默
70 蒙昆贴牟尼祖师 僧人,问候他身体的健康状况,并给他提供修学上的帮助。有时,遇到巴利文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数特别多时,帕蒙昆贴牟尼祖师会为他们举办庆祝会,供养他们的褓粟,并在大众面前扬他们的成就,以让施主们也一起恭贺。 如果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看到僧察里有灯光,同时听到交谈的声音,他会敲门并告诚房内的人关灯。大家都知道帕蒙昆贴牟尼祖师非常节约用水与用电——只…
帕蒙昆贴牟尼祖师以节约用水、电著称,同时关心僧人修学。曾为优秀的僧人举办庆祝会,见到灯光与谈话声时会督促关灯。其严谨作风下仍时常展现幽默,如在居士家点缀才华。居士供养饮料时,和卫谦比丘共饮,展现师者风范,传递欢乐。更多详情请访问 dmc.tv。
蒙昆贴牛尼祖师的预言能力
95
蒙昆贴牛尼祖师的预言能力
…事,关于弟子的事,关于北柬寺、关于国家民族,乃至关于全世界的事。他认为自己依据真相而说,即使今天没人知道,明天也一定有人能够知道。今天没人相信,明天也一定会有人相信。 比如有一次,一批群众发心共同来供养比丘与沙弥。供养食物之后,有一位山培市场的富商来顶礼怕蒙古贴牛尼祖师,然后问道:“今天会有人来捐款建造禅修用的僧察吗?”在场的众人都聚精会神等待着答复,每个人的眼光都注视着怕蒙古贴牛尼祖师。 怕蒙古…
蒙昆贴牛尼祖师以其对过去与未来的洞察力而闻名,毫不犹豫地分享他所见所知的事情。他预言未来的事件,包括个人的、弟子的问题,以及国家和全球的事务。他相信,真相终会被后人理解,即使今天没有人相信。这一观点在一次富商询问捐款时得到了证实,他预言会有捐款,并且确保会有实际结果。
纪念帕蒙昆贴年尼祖师
155
纪念帕蒙昆贴年尼祖师
…师的金像时,会让我们的心很多法喜、柔和并起坚心,从而更加努力的修善行。以祖师作为楷模,跟随祖师修法身法门。帕蒙昆贴年尼祖师生就是为了度化和利益大众,也以此让善信们更了解祖师伟大的恩德。 因此我们齐心供养祖师和赞美祖师的恩德,既是礼敬僧宝,也是礼敬佛法。让修行者明白佛法是可以通过真正的修行而证得的,从普通人变成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世人尊敬和称赞之人。修行者将佛法传扬给世人,带领世人走向圣道。让更多的人得…
本文探讨了帕蒙昆贴年尼祖师的恩德和其对修行者的影响。供养祖师是修行者对佛法和僧宝的尊敬,同时也为他们的修行提供了动力。通过学习祖师的伟大事迹,修行者能更好地理解佛法的深意,变得更加高尚,进而影响他人,传播和平和快乐。供养值得礼敬的人是我们最殊胜的善行之一,…
蒙古贴羊尼祖师的教义与愿望
165
蒙古贴羊尼祖师的教义与愿望
164 蒙古贴羊尼祖师 发慈悲愿,供养僧众。发精进愿,誓证佛法。发摄众愿,愿僧安乐。长远愿,恒护教法。发无上愿:永度众生,最后入涅槃……这是学佛的发愿。 总而言之,怕蒙昆贴羊尼祖师对于佛陀的十度万行, 可说无不随学。 九、恒顺众生 …
本文讨论蒙古贴羊尼祖师发愿学习佛法的重要性,包括对众生痛苦的关注与回应,以及助人为乐的精神。强调每一个善行都应回向法界众生,助力圆满涅槃。愿通过奉献和帮助,实现对人类真正安乐的承诺。通过因材施教,发掘众生的根基与需求,传播佛法的真谛。所有修行的成果都应回向众生,以求其最终果位的达成。想了解更多,可以访问dmc.tv。
หน้า8
174
Middle Way Meditation Course 中道禅修营 供养功德衣法会
寺院卫生与供养的教导
21
寺院卫生与供养的教导
…ted text: Top left: "20" Top center: "打扫寺院卫生" Top right: "持戒" Center: "客勿庄严" Bottom left: "以鲜花供养三宝" Bottom right: "供养繁荣" Below the illustrations: "客勿庄严的善因" "1. 布施后,许愿客勿庄严。" "2. 供养繁荣,请献衣物与物品。" "3…
本文探讨了寺院卫生与供养的重要教义,包括布施后许愿、供养三宝的方式,以及保持环境的洁净。信徒应献出衣物与物品,积极参与供养,以鲜花供养三宝,为善行鼓励他人,并确保言语清晰悦耳。常行善事,同时也要持戒,清理身体和环境,以达致身…
หน้า10
23
遙視圓果 塑造佛像 不杀生 放生动物 长命百岁 身体健康 斋僧 供养药物 长寿、身体健康的善因 1. 持戒、不杀生。 2. 供养僧侣食物和提供水和食物。 3. 以药物布施。 4. 放生、放鱼或其它生物。 5. 塑造佛像。
前世的善行与今生的健康
24
前世的善行与今生的健康
…,今世听天命比寿较合理。 前世治疗很多病人。 前世出生、放血、广修护生功德。 一、生存不杀生。 二、前世帮助众生。 三、前世养僧自食物。 四、前世照顾教信施缘功德。 五、前世愿父母。 六、前世以药物供养比丘、沙弥或众人。 七、前世用坚固的材料建筑寺院。 八、前世修德时发愿身体健康、长寿、无疾病。 一、前世没有凶残人或动物,今世听天命比寿较合理。 二、前世治疗很多病人。 三、前世出生、放血、广修护生…
本内容讨论了前世对今生健康与寿命的影响,强调前世的善行如不杀生、帮助众生、供养比丘等,能够带来今世的健康与长寿。提出在今生中,听从天命、调养身心是重要的,同时重视健康与生活质量。前世的行为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也涉及父母的愿望和对于医院、寺院的建设等。
หน้า12
37
依靠导师的威德力 出家当比丘 塑造佛像 免于灾厄 放生 供养药物 免于灾厄业的善因 1.没有杀业。 2.放生,放鱼,和广修护生德。 3.捕药物和照顾病人。 4.出家当比丘的功德。 5.在佛教中修每种功德。 6.塑造佛像。
หน้า13
39
往生前显现吉光,透明光亮 在佛教里修功德 安详往生 供养药物 协助公益活动 持戒 舒适 详细往生
幸福的因果
41
幸福的因果
…习得知,想要获得色身财、全钱财、能力财,来自今生和前世行善的相对因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前世和今生中布施,尽全力布施,简单且持之以恒,会迅速支持世界、亲人和大众。捐献土地建造寺院和公共场所,供养僧侣,供养寮舍,捐献衣物,供养药物治病,喜欢放生,喜欢教导他人,支持发展教育,塑造佛像和在佛教中修功德,功德回报会是:有很多的财产,色身佳,长寿,身体健康,出生在威望的家庭,有官阶,有丰富的智慧,能化…
本文深入探讨了幸福与因果法则的关系,强调通过善行如布施、持戒、打坐、尊重父母和清洁佛教场所来积累功德,获得长寿、健康和财富等回报。善行不仅能改善个人生活质量,还能影响未来的生活和家族福祉。通过这些行为,个体能够获得来自今生和前世的积极因果反馈,促使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同时,文章还指出,敬重、感恩和为他人服务是通向内心宁静与富足的重要途径。
หน้า15
49
…喝酒 说谎 脑疾 脑疾的由因 1. 杀生和人人去杀。 2. 折磨、欺负、伤害和摧人或动物的头部。 3. 喝酒。 4. 说谎。 解决业障的方法 1. 将功德回向给那些曾受冤的众生。 2. 放生。 3. 供养药物给人或沙弥治病及救治平凡人。 4. 学习解决业障的方法(173页)
หน้า16
53
获损人或动物的眼睛 在黑暗处因动物 劝讯 用眼睛造恶 视力的缺陷 物讯 视力缺陷的由因 1. 伤害人或动物的眼睛。 3. 用眼睛造恶。 解决业障的方法 1. 供养精的灯。 2. 点灯佛。
หน้า17
54
像木偶般 奶奶想到死亡的那一刻,就想到要供养功德衣, 供养架裹。因为奶奶想到,时不我待,日复一日, 明天很快就到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得面临死亡。 因此,奶奶要尽快的行善修行,让更多的功德跟随 着自己到另一世界。 人们死后,什么也带不走,能带走的…
詹老奶奶的茶皋法会盛典
53
詹老奶奶的茶皋法会盛典
…盛会,这样的僧众大聚会在泰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那天也可称作是最神奇的一天,能让所有詹老奶奶的护持者们表达他们的无限感恩;同时更是能目睹100,000位比丘聚集盛况的机会。这是个吉祥的时机,有机会供养100,000位僧众;这是个殊胜的时刻,有机会向100,000位僧众修功德和接受祝福——那是多少吉祥的声音啊! --- Note: The bottom of the page contains …
…,吸引了约500,000名参与者,包括100,000位比丘和来自30,000所泰国寺院的资深比丘。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比丘,标志着泰国历史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聚会,使得护持者们能够表达感恩,供养并祝福100,000位僧众,这一天被称为最神奇、最吉祥的时刻。更多信息请访问dm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