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หน้า1
42
通览天界地狱 肯定善恶之报(因果报应) 马夫玛达力在带尼弥王 去切利天的善法天堂之前, 先带尼弥王到恶道上方, 尼弥王亲眼看见地狱众生正在被痛苦折磨, 得知这都是所造恶业的果报。 他再带尼弥王参观天界里天人的天宫和财富,…
守信用与智慧的故事
82
守信用与智慧的故事
守信用 得到诸天人的称赞 当威途拉贤人询问事情的原委后,才知道威玛拉皇后一心想要他的心脏,实际上要他的智慧。他就给夜又讲述佛法,让夜又认识是非善恶,夜又就放走他。他想给威玛拉讲述佛法,坚持要拜见她。 到了龙界,陶瓦卢海龙王问:布亚噜夜又用什么方法得到你?威途拉贤人回答:布亚噜夜又跟我的国王摇骰子打赌,国王输了,所以我成为赔偿品。陶瓦卢海龙王非…
在这个故事中,威途拉贤人因与国王打赌而被布亚噜夜又抓到,但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与佛法感化了夜又,最终获得了自由。陶瓦卢海龙王与皇后深受感动,并感到法喜,送威途拉贤人回城。市民们因失去贤人而痛苦,然而当他们得知贤人归来时,大家都充满了喜悦。这个故事展示了守信用的重要性和智慧的力量。
对诽谤的思考与真实的追求
110
对诽谤的思考与真实的追求
…满自信的人。 曾经有一次,他对契度彭寺(Wat Phra Chetupon)的须 列帕瓦那拉法师(Somdej Phra Wanaratt)谈起因为法身而备 受诽谤的事情: 「我个人是明辨是非、分晓善恶的,并非缺乏智慧、 盲目信奉的人。没必要为了污染的欲望,而新断自己的善 道慧命。他们的各种抨击乃是因为不了解所谓的法身,存 在哪里?指的是谁?他们竟然无知地来批评我这个心修 行的人,然后佛教的真理哪里…
在这段文字中,柏蒙昆贴牟尼祖师展现了他面对外界批评的自信,强调真实与智慧的重要性。他认为,诽谤源于无知,坚信真实的存在。他认为,只有当人们接触到真正的法身,才能理解其深义。批评者的声音无法抹杀佛教的真理,因为真正的智慧会显现出佛法的光辉,说明对法身的误解并不足以减弱其存在的力量。这些观点在对话中体现出对自我修行的坚持与对佛教教义的信仰。
钱鬼: 童年道德之星的启示
3
钱鬼: 童年道德之星的启示
序言 《钱鬼》是一巻变态恶报折磨的造业者。本书的内容和图片,选自法身寺大僧正宝墙“钱道”博览会,来自于四届世界道德复兴运动、儿童道德之星系列图绘,这是在持续寻找才优师父的构想,每次参加的学生超过五十万,包括来自全国五十多所学校的学生。 每一处展览区,都挤满成千上万的儿童道德之星,他们的童年之眼中充满了好奇,并认真欣赏观看。于是,编辑部使维护此博览会展出的图片和内容汇编成册,印刷出版以满足广大读
《钱鬼》是一本关注儿童道德教育的书籍,基于法身寺大僧正宝墙组织的博览会,带领读者探索不同的钱鬼形象和故事。通过数以万计的儿童道德之星,书籍希望教会孩子们辨别善恶,引导他们摆脱恶道,追求美好的未来发展。书中汇集的图片和故事旨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道德意识,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编辑部期望通过本书,继续以道德复兴运动的精神,影响更多孩子的成长。
探索死亡后的神秘世界
3
探索死亡后的神秘世界
…扰着人们已经很久了。直到佛院出现,在两千五百多年前6月15日满月的午夜,圆满的证悟了生死明(―明之一),清晰的看到了众生的生死轮回,见见众生在死后又在某地区重生,感到善业与恶业的回报,为那些曾经造下的善恶业,享受快乐或感受痛苦。死亡后的神秘世界就在那时曝光。 2545年5月9日是「梦中梦幼稚园」的生日,幼稚园的学生们有机会个案研究(CASE STUDY)这个节日,这些都是「梦中梦」的学生对生命有疑惑…
这段文字探讨了人类死亡后的去向和因果法则的深刻含义。2500多年前,佛教的出现揭示了生死轮回的真相,人们在死后根据善业与恶业的回报体验快乐与痛苦。在「梦中梦幼稚园」的案例研究中,学生们通过自身及亲人的经历探索生命的意义,明白今世的果实与前世的业相互联系。自节目开播以来,分享了超过1100例案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因果法则,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行善积德,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了解这些理念,能让初学
因果法则与善恶结果
16
因果法则与善恶结果
那些杀动物残忍的人,死后必坚地狱或往生恶道,再生为人时会短命。 那些喜欢虐待动物的人,死后必坚地狱或往生恶道,再生为人时会有很多疾病。 那些喜欢发怒、记仇和结怨的人,死后必坚地狱或往生恶道,生为人时会有粗超的肤色。 那些心存妒忌和心想伤害别人的人,死后必坚地狱或往生恶道,生为人时会没有权益。 那些心胸狭窄、不喜欢布施、不喜欢助人的人,死后必坚地狱或往生恶道,再生为人时会没有财富。 那些过
…了根据佛教教义,恶行如杀生、虐待动物、心存嫉妒等将导致死后进入恶道或地狱,再生为人时的多种负面结果。反之,行善如不杀生、布施、尊敬他人等则会导致善道的结果,享有长寿、财富与智慧。《透视因果》一书强调了善恶行为对人生的重大影响,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命运与因果的关系。
หน้า7
131
缺少分辨善恶、藏习佛法的智慧 不正当职业 布施后,许愿不周到 结交损友 不正当职业的业因 1. 在佛法内没有积累善智德。 2. 来境了没有圆满的롯念。 3. 与恶毒者结交。 4. 花心和喜欢嫉妒。
人与人关系与修行的功德
8
人与人关系与修行的功德
…1 年纪小,但功德大................132 长寿与短命........................133 多修功德..........................134 只能把善恶带走..................135 远瞻..............................136 广结善缘..........................137 粗功德、细功…
本书探讨了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内在修行的重要性,通过细致的分析与实用的建议,引导读者如何有效融入团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强调功德的积累与修行的必要,帮助每个人在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修行被视为成功的基础,而功德的力量则能改变生活的轨迹。在修行过程中,正念的建立不仅能优化交谈的质量,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和谐。最重要的是,书中强调了通过不断的努力与积累,最终都会获得胜利与成就。更多的内容
赶快修行
62
赶快修行
…遇到和得到最美好的,愿生生世世能修梵行,不娶不嫁,过着单 身的修行生活,直到进入涅槃之境。愿再也见不到不 好的人、不持戒的人、没信用以及虚伪的人。 世上只有善与恶,只有法与界,没有别的,人只 是任凭善恶操纵的木偶。 佛历2522年8月5日
在当下这个年龄,必须认真修行,才能获得丰硕的功德和福报。面对人生的最后一世,应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立志修行到涅槃之境。人生只有善与恶,我们在其中扮演角色。立愿时应至诚涵盖一切,祈愿未来能与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维持单身修行生活。佛历2522年8月5日。
หน้า10
136
只能把善恶带走 奶奶对当时担任四色菊府的议会议员说:“有身 分地位的人来到寺院后,就要先把这些名誉和地位都 放下。那是世俗的事情,往生时是没办法随着带走 的,只能舍弃。能带走的就是善与恶的业果而已。 有身份…
奶奶的布施堂:功德与慈善
148
奶奶的布施堂:功德与慈善
…这项任务的何等艰难。 奶奶想建立布施堂的时候就心系功德,静坐的时候也奉请一切功德来相辅相助,结果因功德的力量而获得成功。 世上功德少的人往往成为功德多人的属下,一切都依靠功德相助。人们只是任凭善恶操纵的木偶,一定要勤修功德。 奶奶不时忏及功德,愿功德护持一切,否则生活就没有幸福了。 奶奶任何事都能办得如此成功,皆因心系功德;在静坐时求财宝,召集善良的人前来相助。 静坐的时候,大家要…
奶奶的布施堂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她以北楼寺大师为榜样,心系功德。虽然很多人尝试建立布施堂,但由于这一任务极为艰难,未能成功。奶奶通过静坐和祈请功德而取得成功,强调功德的重要性,并认为修行功德是获得幸福的关键。即使在她圆寂后,她仍持续受到功德的护持。通过努力积累功德,她让布施堂成为现实,并鼓励他人也要心系功德,以此带来幸福与助力。
หน้า12
82
乔头乔进 明白因果之法,会让我 我们善恶业的果报得到绪 因为已经逐渐明白, 一旦做错了不好的行为 会遭惩罚,那里的痛苦 与罪恶是人间的好几倍。 在知识知道之后, 就以此学习践行,渐渐修 行。为自己除烦恼而不 断打拼,去是有问题发生 了,就…
有修行的企業家之所以能勝一籌的原因
202
有修行的企業家之所以能勝一籌的原因
…能够如此想之后,就不 会生他人的气,即使他人来攻击我们也不会 动怒。心里想到的只是,他会这样做呢关出 于他的无知,如果他像我們那样了解因果 之律,就不会来攻击我們了。而我們会保持 这样的待遇是因为自己善恶业,那是对 来,特定人的果报。我们能够如此想,就是因为 我有修行而生的缘故。
有修行的企業家能在商業環境中脫穎而出,因為他們以寧靜的心思考與計劃,能保持彈性與果斷。與沒有修行的企業家不同,他們不視競爭對手為敵人,而是認識到彼此都是生命中共同經歷者。師父的教導讓他們了解因果法則,因而能專心行善積德,避免壞行為,使得在逆境中也能不受他人攻擊而生氣。透過修行,他們能以開明的心態和他人相處,保持內心的和諧。所有的偶遇皆是過去行為的結果,讓他們更能接受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機遇,從而在企
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和平
202
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和平
…语言或宗教。这是一种国际性的快乐。人 们不需要向外寻求。我只要求你尝试。每个人会开始认识他们的 心如何控制它,而让它能展现它的美丽与恰到好处的品质;你 也会更了解别人或感受和如何控制你的欲望;你能分辨善恶对 错。如果您的家人、社会人士或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响应我的要 求,则他们都能告诉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为什么“内在的 宁静”能导致“外在的和平”——真正的和平并非来自武器或战 争上的胜利。
内在的宁静能够通过个人的内心体验促进外在的和平。随着许多负面念头的消失,个人将体验到与自身内在光芒的合一,从而发掘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每个人都可独自寻找的,无论种族、语言或宗教如何。通过理解内心的控制,人们能够识别真正的幸福,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种内在的平和。真正的和平不是通过战争和武器获得的,而是源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