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靜坐法的實踐與發展
107
靜坐法的實踐與發展
…容納不下這麼多的人了。於是,這 群來學習靜坐的人就合力籌募了58,000泰 銖,這筆款額是以在比揚寺的範圍內建一棟 兩層樓的房子,房子裏設有廚房,以及沖涼 房,房子的前面還有一個小庭院。這就是 「佛法實踐之家」法身基金會的前身。 那房子是由納隆別連那農(音譯)法師負責 設計建造的,命名為「巴文那可達拉」(音 譯)。由於「詹師父」愛整潔,所以這所新房 子被打掃得一塵不染。而那群弟子便被稱為 「佛法實踐之家」…
隨著越來越多弟子前來學習靜坐,原本的精舍已無法容納這些弟子。因此,弟子們合力募集了58,000泰銖,在比揚寺的範圍內建造了一座兩層樓的房子。這所房子不僅設有廚房和沖涼房,還有一個小庭院,成為了「佛法實踐之家」法身基金會的前身。房子的設計與建造由納隆別連那農法師負責,並命名為「巴文那可達拉」。新的房子保持一塵不染,這也是「詹師父」的愛整潔所體現。而這群學習靜坐的弟子,也因此被稱為「佛法實踐之家」的弟子。隨…
皈供法會與靜坐修行
121
皈供法會與靜坐修行
…終於成為一個傑出的弟 子。後來,他也介紹了大學裏的一些朋友,不 管男或女,學兄或學姐,學弟或學妹,一起來 和倖老太媽學習靜坐。 從1964年開始,倖老太媽和她的弟子,帶 領他們有心修波羅蜜者,加人佛法實踐之家的 團隊,精進地修行靜坐,齊心協力把法身法 門發揚光大。 不久,有許多年輕的弟子到佛法實踐之家 來學習靜坐,並參與皈依法會。每個月的首個 星期日,全體的成員都會出席由倖老太媽 主持的皈依法會,為全球人…
這段文字描述了皈供法會的起源,尤其是某位弟子向老太姥學習並推廣供養佛陀的方法。該儀式在泰國的傳承與接納,並提到自1964年開始,老太媽和弟子們精進靜坐修行並祝福全球人類。每月的皈依法會吸引了許多年輕弟子,為修行者提供學習和實踐的平臺。此過程展現了佛法及靜坐的重要性。
法身法門的傳承
122
法身法門的傳承
法身法門的傳承 法會的儀式莊嚴而隆重,所以不只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同時也吸引了各年齡和各階層的人到佛法實踐之家來。 龐老奶奶謙恭的個性、簡樸的生活,使整個團隊為之著迷。那屋子雖小,但每一寸地方都是一塊不染的。年輕的弟子在星期天供佛後都留下來,而龐奶奶也花了許多時間,向他們解釋學習佛教的德行,以及如何修惡行、…
法身法門的傳承透過龐老奶奶的謙恭個性和簡樸生活影響著許多修行者。法會的儀式莊嚴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士參加。在這個過程中,龐奶奶不僅給予年輕弟子學習佛教德行的指導,還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鼓勵他們修行。在1966年,元弟子結識了佛蒂彭薩哇先生,他擁有響亮的聲音及威嚴的個性,是弟子們的靈感來源。
獨一無二的指導與佛法實踐
125
獨一無二的指導與佛法實踐
獨一無二 類的問題,影響佛法實踐之家,先驅者的團結與名譽。 她經常對弟子說:「請把我當成家長, 不要對我隱瞞任何秘密。如果你有問題就坦白地告诉我,我一定能幫你。你們的父母只能瞭解那些對你們今世有好處的事情,而我卻能洞悉你們未來世…
在當代佛法實踐中,指導者的角色至關重要。她以家長的身份鼓勵弟子坦白自己的問題,並承諾將幫助他們。透過坦誠的交流,弟子們不再隱瞞自己的錯誤,紛紛向她請教,尋求指引。她的教導涉及到今世的行為後果與未來世的影響,強調了修行過程中心靈的純淨與光明的重要性。只有讓心靈保持純潔,才能在佛法的學習中獲得真正的深度與啟發。
法身法門的傳承
132
法身法門的傳承
法 身 法 門 的 傳 承 師 一 樣,經 常 勉 勵 他 人 用 功 念 書。 不 久,這 位 弟 子 終 於 大 學 畢 業 了, 便 在 1969 年 8 月 27 日(泰 國 曆 九 月 , 滿 之 日 ,) 於 北 搏 尔 的 光 明 殿 劈 度 出 家 , 法 號 “ 法 勝”, 實 現 了 他 終 生 要 為 佛 教 奉 獻 的 心 願 。他 瞭 解 人 生 的 真 謊 , 明
本文敘述法師法勝的出家過程及其對佛教的奉獻。他在1969年出家,立志引導眾生達到涅槃。文中也提及佛法實踐之家的人潮,這些人對靜坐和大法會的參與反映了社群的興盛。法勝法師作為靜坐導師,對於帶領修行者追求更高層次的靈性解脫具有重要意義。
หน้า6
133
獨一無二 經了。當佛法實踐之家的,不能容納人數日益增多的弟子之後,要建新寺院的概念也就開始萌芽了。其實,筊老奶奶早就已打算好要建寺院,只是在等待她的傳承者出家之後再行計畫。 新法師出家後,需要一個地方來教導坐的場所,建造寺院的計…
หน้า7
135
…,當法勝法師在禪定中,看到在一條運河旁有一片廢闕的稻田。他認那是位於巴統他尼府的一塊地段,是屬於一位年老的女地主帕珊帕拉頌。草素會提勒地(音譯)所擁有的,善良的她會考慮把部分的土地分割出來,捐給給佛法實踐之家。該老奶奶派答章瓦提讓庫(音譯)女士(那時還未制度為八戒女)去跟女地主商談,看看她肯不肯把地賣給佛法實踐之家。 那天見面的時候,剛好是這位女地主的生日。她正想在今天為自己的生命修大功德。當他們向她說…
法身寺的建造
139
法身寺的建造
法身寺的建造 發了許多讀者,前來幫忙建立寺院。 寺院在1970年2月20日的萬佛節當天舉行動土儀式。在寺院動工之前,眷老奶奶帶領佛法實踐之家的全體成員一起宣誓:「為了尊崇佛陀,我們奉獻我們的身心、智慧和財富,並依據法身法門的修行方法,建立一所修行中心。」之前,為了避免建築工程發生問題,眷老奶奶招集所有的人來開會。在會議上她堅持以嚴格的標準…
法身寺的建造過程始於1970年萬佛節的動土儀式,並由眷老奶奶帶領信徒一起宣誓致力於寺院的建立。會議中,她強調必須以嚴格標準進行建築,並且在面對可能的衝突時,必須學會化解,持續以愛與耐心合作。這一過程不僅將佛法實踐落實於建設中,也強調了集體工作的力量與意義。衝突雖在所難免,但關鍵在於彼此間的支持與包容。重要的是,所有成員需共同擁有建立修行中心的信念,朝向共同的目標前進。更多詳情請參閱 dmc.tv。
改變環境以促進靜坐修行
142
改變環境以促進靜坐修行
…改變其環境,方便大眾來修行靜坐,於是,他需要種植大量的樹木來遮蔽,以及特別設計水道網路,使寺院的環境變得寧靜,使它適合靜坐。 在這個階段,寺院的資金並不充裕,所以當獲贈土地之後,廖老奶奶邀請全體的佛法實踐之家的成員,前來參觀。因為有許多人捐助了基金購買土地,但卻沒親眼看過這塊土地。當他們第一次看到這一片荒蕪的稻田時,大都很難以想像,要怎麼樣才能把它變成一所大寺院。 這片稻田比平線低了三米,因此要建造寺院之…
文章講述住持大師如何在八十英敬的廣闊稻田中,面臨不肥沃土壤的問題,透過種植樹木和設計水道網絡,改變環境來促進靜坐修行。廖老奶奶邀請佛法實踐之家成員參觀這片荒蕪的稻田,並計劃進行挖掘水道和填高土地的工作,最終形成一所大寺院。政府灌溉部的義工們將負責執行這些工程。
法身寺的建設與社區參與
143
法身寺的建設與社區參與
法身寺的建壹 土用來填土,形成新的島嶼。他們也在這八十英哩的土地上,挖掘了許多水道,至於那些現有的水道,卻必須加以填滿。法勝法師邀請佛法實踐之家的所有支持者,乘坐灌溉部的駁船,一起巡視工程的進展。當支持者看到建立寺院的計畫已逐漸落實,都感到欣慰萬分,於是,大家發心捐贈基金,在工地上來建立第一所禪舍。 當寺院竣工後,舊老奶奶並沒有在那裏,然而,…
法身寺的建設過程中,土用來填土形成新的島嶼,並挖掘水道。法勝法師邀請支持者巡視工程,看到計劃逐漸落實,大家紛紛捐款建立第一所禪舍。雖然老奶奶不在寺院,但她每天仍早起靜坐,協助接收捐款並邀請眾人種樹,她的努力對於改善寺院環境至關重要。
達達奇沃法師的故事
150
達達奇沃法師的故事
…制度入 巽女的舊老奶奶多了,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樣, 以在家人的禮敬方式來禮敬老奶奶。舊老奶 奶知道他的難處而對他說:「不要這樣做,不 然我會有罪過!」 1973年是達達奇沃法師出家第二年,工作 組從佛法實踐之家搬到新寺院去,新寺院的設 施還相當齊全,幾乎能全面地提供所需的住 宿。這期間,詹老太奶經常派庫帕拉姆‧文猜(音譯)先生(當時還未出家),從北槍 寺裝滿一車的日常用品,提供給這些法師們。 詹老太奶吶吶在…
本文探討了達達奇沃法師在出家後的生活,特別是他與舊老奶奶之間的對話和互相尊重。進入新寺院後,詹老太奶持續支持這些法師,特別是為他們提供日常用品。聰明的詹老太奶在達達奇沃法師的精舍周圍種植香蕉樹,以幫助法師們控制情緒,避免衝突,展示了智慧與關懷的平衡。這是一篇關於出家及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故事。
寺院文化與修行規範
156
寺院文化與修行規範
…二 的話,托鉢所得的食物是不是夠的,而且也不以解決團體成員,以及來寺院當義工的膳食問題。因此,她建議法勝法師跟轄祖師的做法,設立寺院廚房。 庚奶奶以愛清潔,誠實,真誠著稱,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從佛法實踐之家傳下來。在寺院裏,不管是在家眾、寺眾和僧侶的住宿,都實行嚴格的男女隔離。庚奶奶不鼓勵寺眾有肢體接觸,即使是同性也不鼓勵。她認為如果個人的外在行為不夠溫文有禮的話,那麼他/她的靜坐修行就無法達到細膩的程…
本篇文章探討寺院的文化與修行規範,包括庚奶奶倡導的清潔與誠實,以及對男女隔離的堅持。文章指出,為了維持團體的和諧與良好氛圍,新成員需適應寺院的紀律文化,並遵照餐桌禮儀與言語規範,這是達到更深層修行的基礎。訪客也需遵守相關規定,以融入寺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