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法身寺的建築
147
法身寺的建築
法身寺的建築 住在「青屋」,就是現在的「切利天」地區, 有些住在「泰屋」,就是現在的「四天王天」法堂。這裏有一間小厨房,就是現在的「夜摩天」厨房,這些都是臨時的建築物。 有一次,當資金短缺時帕蒂先生就會閒聲老奶奶…
法身寺的建築位於青屋和泰屋,其中包括一間小厨房。資金短缺時,帕蒂先生向老奶奶求助,而老奶奶則建議靜坐,並表示所需的資金將在晚上之前送到。帕蒂先生在與老奶奶的對話中感受到她的平靜和自信。
หน้า2
208
獨一無二 精神飽滿,但她的侍者阿律潘女士每天都要 懇求她幾次:「請振作起來",與我們一起慶 祝法身舍利塔的落成。」奶奶關心建築的完工 與否,好像是支援她繼續闖關門下去的原動力。 2000年4月22日,是舍利塔第一階段的 落成典禮,奶奶親眼見到來自泰國和世界各 地的僧伽,沙彌和在居士。法場處處都是 身著橘黃色袈裟的比丘和穿著…
老太奶奶的舍利塔夢想
202
老太奶奶的舍利塔夢想
建築工地的中央點,插著一支紅色的旗子 作為座標。 老太奶奶非常期待法身舍利塔能早日動 土。有一次,當炎熱的陽光在傍晚減弱時, 奶奶到法場去禮敬白色的大佛像,並許下願 望:「佛祖!請協助我以供養袈裟法會來募…
在一個佛教寺院的工地上,老太奶奶對新建的法身舍利塔充滿期待。每當有陽光減弱的傍晚,她就會前往法場向白色大佛像祈禱,希望能夠成功募得善款以供養袈裟法會。老太奶奶不幸身體虛弱,但仍然堅持為寺院貢獻。隨著建設進展,她的耐心也在考驗中,經常抱怨挖地基的工作進展緩慢,希望能早日看到舍利塔的完工。她的祈願是將佛舍利供奉在新的舍利塔中。文中反映了她的信仰及對社區的付出,令人感動。
北瑪寺祖師金像及大法身含利塔的建設
201
北瑪寺祖師金像及大法身含利塔的建設
…的弟子,以一嘗的純金塑造了祖師的金像,表達了對祖師的尊 崇。1994年2月25日,恭請北瑪寺現在任持 釋地大拉吉馬(音譯)法師主持法會。 不久後,任持大師法勝師父慈悲地宣 告,讓大家有機會修功德,協助建築大法身 含利塔,讓成為全世界佛教徒聚集的地 方。眷老奶奶對前景感很樂觀、很興奮,而 給於全力的支持,當時她的健康已經不如往 昔,同時感到這也許會嚴重地影響與延遲住 持大師進行研修法身法門的時間,但她瞭…
…,任持大師主持法會,並宣告建設大法身含利塔,以聚集全球佛教徒。眷老奶奶全力支持,雖然健康不佳,但理解此計畫對佛教界的重要性。當時的空地用來辦法會,後來開始施工,標誌著大法身含利塔的誕生。這一工程不僅是建築,也是文化和信仰的象徵,讓信徒有機會共同修行與分享。更進一步影響了地區的宗教活動和社區發展。
詹老奶奶的教導
185
詹老奶奶的教導
會接見訪客,不過,有時也會在午餐時間, 在夜摩天建築物接見他們。訪客會在每個月 的第三個星期日,在放生儀式之前,跟她一 起在茶斯塔(音譯)禮堂靜坐。這些訪客來 自各階層,但無論他們的社會地位,性別或 年齡是如何,詹老奶奶都會悲悲地跟他們人 交流,僅量滿…
詹老奶奶會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接見來自各階層的訪客,並在茶斯塔禮堂進行靜坐。在交流中,她以悲悲的心情滿足他們的需求,指導他們行善積德,並告誡他們要停止造惡。她強調生命的珍貴,提到功德與惡業隨著生命伴隨,提醒大家珍惜當下,努力積累善業,而不要與惡業為伍。她的教導簡易易懂,充滿期待,引導訪客反思內心的善惡。詹老奶奶希望透過這些交流,能夠幫助每一位訪客找到更好的人生方向。
หน้า6
176
…師加以照料。相信無論在世界的哪一處,顧主都不會那樣地關心與照顧他們的員工。 巡視過工人工作的場地之後,三輪車會載晏奶奶經過比丘的住宿區。這裏是禁止外人進入的。 在這區裏大約有二十間的小精舍。這些精舍的建築結構很穩固,每一間精舍住著一位指導法師,通常只有創寺的資深比丘才能住在這裏。每間精舍的前面都有一條小走 182
愚老奶奶的教誨
174
愚老奶奶的教誨
犀一無二 - 愚老奶奶懷著感恩的心巡視寺院的每個角 落。從寺院的前方到後方,她都能記得每個供 養者的名字,以及他們供養的建築物或設施。 過後,三輪車會掉頭駛向以前的接待處 (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築物),然後再到 四天 王天集合廟去,這裏是工人誦經的地點。一 位監督比丘領導他們誦經,並點名檢查工人 是否有參加活動,同時也監督他們…
愚老奶奶懷著感恩的心,巡視寺院各個角落,記得每位供養者的名字,並在工人誦經時指導他們如何保持寺院的清潔與整潔。她堅持每位工人都需學習道德,並平等對待他們,讓他們在工作中感受到尊重與教導的重要性。這樣的行為不但提升了寺院的環境,亦讓工人們明白道德的重要性,展現出愚老奶奶的人格魅力。這一系列行動促進了整個寺院氛圍的和諧與向上。
獨一無二的日常
172
獨一無二的日常
…車來載磨老奶奶,阿律潘女士扶她上車,然後開始出外巡視寺院。那時陽光還不是很強,倦老奶奶會先到寺院的東面,接著再到寺院的後面,那裏會比較涼。一路上,待者都以適中的速度踩踏著三輪車。 三輪車一路經過切利天建築物、鐘樓,再越過另一座橋就到達紫檀園。這個花園栽種了許多樹木,感覺很涼爽。倦老奶奶一發現這
本文描寫了一位奶奶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她清晨的靜坐和巡視寺院的過程。奶奶在每天的早晨會早起靜坐,然後接受阿律潘女士的早餐,在準備好後便乘坐三輪車到寺院的不同區域巡視,顯示出她的堅持和謙卑精神。這段日常生活展現出即使在繁忙中,她依然保持著內心的平靜與清晰。文章中提到的寺院及其環境,為奶奶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寧靜的氛圍。
หน้า9
164
…能利用佛陀的教導來教導自己,才有資格用那些教導來教導其他人。 1981年寺院正式取名為法身寺,它是「佛法修中心」的前身。來寺院的人數急速地增加,寺院裏的工作。不管它是否已超出原有的工作量,但人力訓練或建築工程還是要緊密連系。居住在法身寺的法師、修行者、常住在家男眾或女眾,越來越多。 boasts 了奶奶以將近八十歲的高齡,參與在寺院裏舉行的大型法會,看到從全世界各地來的信徒,她感到無比的欣慰,經常充滿…
法身寺的建土歷程
155
法身寺的建土歷程
…的主力軍。 到了1975年,不管是靜坐的帳篷、或僧 眾的精舍,大部分重要的設施都完工了。大 約在同年的4月,龐老人奶奶和法勝法師便從 北竿寺搬到新寺院長住。她很關心每個弟 子,給予他們很大的鼓勵。因為建築寺院是 一項挑戰,只有那些具有使命感的人才能應 付,所以需要不斷地鼓勵他們。 為了寺院的長期利益著想,龐老人奶奶為 寺院列下許多條例。她以北竿寺祖師建寺的 例子為藍圖,並認為:「所有的法師都年 輕、沒…
法身寺的建設過程中,龐老人奶奶和法勝法師致力於創建一個弘揚佛法的場所。1975年重要設施完工後,他們搬遷至新寺院。龐老人藉由訂立規則,以長期利益為重,鼓勵法師們,尤其注意管理寺院的規範,以確保寺院的持續發展。
團結的力量
149
團結的力量
團結的力量。 1970 年初,柏蒂先生誓言要終身修行, 但因還有許多建築工程需要他監督,所以當時 無法判定出家。正常,膝老奶奶勸他立誓。原 來他曾考慮過結婚,但他的父親曾提醒並負責 他說:「你想結婚就儘管去吧!但先回答 我,在未來的七天內,你有什麼德行能傳給你 的未來老婆…
1970 年初,柏蒂先生誓言要終身修行,但因建築工程需要他監督而無法出家。膝老奶奶勸他立誓,並強調他應考慮德行的傳承。柏蒂的父親提醒他在結婚前要考慮到家庭,膝老師則告訴他他生來是為了修行,而不是俗世的生活。最終,柏蒂先生在1971年11月19日成功…
法身寺的建立與信仰
3
法身寺的建立與信仰
…「建我優良寺院,培養優秀僧人,培育善人之人」的宗旨,讓法身寺開花見喜,歷 歷艱辛困難,終得果實。當每棵樹苗種到土里,基礎打入地里的時候,佛法也 在同一時間利人們的心中。在法身寺建立的每一樣樣面,每一座建築、每一場功德 法會、每一件好事,都是個人的功勞,是個人的功勞。沙弥布施信仰的功勞。你众志 成城,團結合作,一次又一次地渡過大小小的暴風雨。法身團隊堅定的信仰, 克勤克儉,恐懼耐艱,建寺的夢想,成為眼前…
建寺院之初,倩老奶奶以3200泰銖開始她的寺院夢想,強調無價的道德品行遠比金錢重要。法身寺遵循「建我優良寺院,培養優秀僧人,培育善人之人」宗旨,在艱辛中建立。每一項功德都來自信仰與合作。寺院的成功展現出信仰的力量及團結的成果,旨在將佛法傳播至每個人的心中,締造真正的和平。
金合歡的生存與龜老奶奶的堅持
144
金合歡的生存與龜老奶奶的堅持
…它的影響下,漸漸地,也可以種植其他品種的樹木了,尤其是槐樹。 除了之外,龜老奶奶也種植了紫檀等樹木。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樹,是其中的幾個品種。這些樹木曾被種植,也曾被其他的品種取代了無數次。它們有些在興建建築和公共建設時,被迫拔除了。龜老奶奶對樹木情有獨鍾,她絕不放棄,繼續嘗試種植新品種,直到成功為止。她很高興看到野鳥能安全地棲息在所有的樹木上,不過,寺內飼養了許多雞和孔雀,她不放心把幼樹苗種在地面,於是…
這段文字描述了金合歡樹在改善土壤品質方面的獨特性,以及龜老奶奶堅持不懈的樹木種植故事。金合歡樹能夠改變土壤的酸性度,使其他樹木得以生長。龜老奶奶對植物充滿熱情,持續探索新品種的種植方法,建立吊床培植幼樹苗,確保它們健康長大。她的努力讓野鳥能安全棲息,並對生態系統的穩定貢獻良多。
法身寺的建設與社區參與
143
法身寺的建設與社區參與
…支持者看到建立寺院的計畫已逐漸落實,都感到欣慰萬分,於是,大家發心捐贈基金,在工地上來建立第一所禪舍。 當寺院竣工後,舊老奶奶並沒有在那裏,然而,她每天到建寺院的次數卻相當頻繁。為了幫忙接收捐款和協助建築寺院的義工,每天凌晨三點鐘,她便起身靜座直到早餐時刻,用過早餐後,她再靜坐直到大約中午十一點。吃過午飯後,她就會提著一個水桶,一把大砍刀(中南美印第安人常用的武器)和一把鉢頭,然後邀請寺院內的大眾幫忙…
法身寺的建設過程中,土用來填土形成新的島嶼,並挖掘水道。法勝法師邀請支持者巡視工程,看到計劃逐漸落實,大家紛紛捐款建立第一所禪舍。雖然老奶奶不在寺院,但她每天仍早起靜坐,協助接收捐款並邀請眾人種樹,她的努力對於改善寺院環境至關重要。
法身寺的建立
141
法身寺的建立
法身寺的建立 心中的惡念,化解了一場血腥的糾紛。 建築寺院必須具有這三大要素,即是工作計畫、人力資源以及資金來源。儘管資金和人力方面的計畫還沒擬好,但是,基本的工作計畫,在法勝法師的心裏已經有了一個總概念。既然已有了工作計畫,人力資源以及財務問題也將會隨…
法身寺的建立是一個需要詳細規劃的過程,包括工作計畫、人力資源及資金來源。雖然資金和人力資源的計劃尚未完全擬定,但法勝法師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工作計畫。優秀的人才是法身寺的優勢,法勝大師強調,執行該計畫的人需具備愛心與奉獻精神,甚至要準備為工作奉獻自己的生命。住持大師堅持親自建設寺院,旨在打造一個靜坐和學習佛法的理想場所,他期望佛陀的加持能吸引更多人來協助推動這個計畫。當寺院建立之初,僅有一片荒地,這
獨一無二的信仰
140
獨一無二的信仰
獨一無二 論,但卻不能陷入僵局。這意味著他們會團結一致,進而證得內在的三寶。當時由帕蒂先生負責看管那八十英哩的地段,並監督所有建築工程進行的情況。 建築寺庙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時有一群人威脅要燒毀屋頂由茅草蓋成的講堂,這令帕蒂先生起了噁心心而想較徹這群滋事者。正在他要付諸行動時,卻看到庇老奶神色凝重地長跪在佛前許願。他覺…
建築寺庙的過程中,帕蒂先生面臨著來自滋事者的威脅,而庇老奶卻在佛前許願,誓言不再造成殺生的惡業。她的告白令帕蒂反思自我,意識到信仰的力量。這段過程突顯了堅定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難時刻團結一致的必要性。此…
法身寺的建造
139
法身寺的建造
…20日的萬佛節當天舉行動土儀式。在寺院動工之前,眷老奶奶帶領佛法實踐之家的全體成員一起宣誓:「為了尊崇佛陀,我們奉獻我們的身心、智慧和財富,並依據法身法門的修行方法,建立一所修行中心。」之前,為了避免建築工程發生問題,眷老奶奶招集所有的人來開會。在會議上她堅持以嚴格的標準來建築寺院,這就表示不需要較長時間來完成寺院的建築工程。 她知道大家一起在寺院裏工作,難免會引起衝突,但當衝突發生時,應該懂得化解。…
法身寺的建造過程始於1970年萬佛節的動土儀式,並由眷老奶奶帶領信徒一起宣誓致力於寺院的建立。會議中,她強調必須以嚴格標準進行建築,並且在面對可能的衝突時,必須學會化解,持續以愛與耐心合作。這一過程不僅將佛法實踐落實於建設中,也強調了集體工作的力量與意義。衝突雖在所難免,但關鍵在於彼此間的支持與包容。重要的是,所有成員需共同擁有…
屢老奶奶與寺院的建立
138
屢老奶奶與寺院的建立
生持八戒,至於男生,大部分都想終生出家。當時就有大約十位法師或義工在寺院裏,幫忙屢老奶奶建築寺院。從舊照片中可以看出,今日寺院的所在之處,在當時是一片荒蕪之地。這些人對佛教事業忘我的付出,令人敬佩!在他們的努力之下,終於成功地把寺院建立起來。屢老奶奶常常說自己是個百萬富翁,這不是以西方的經濟…
這段文字講述了屢老奶奶和她的弟子們在艱苦條件下建立寺院的努力。儘管當時環境荒蕪,他們卻全心投入,令人敬佩。屢老奶奶認為富有不在於金錢,而是信仰與善意的結晶。為了募款,她的弟子們出版了「邁向幸福」一書,分享修行經驗和建立寺院的目的。屢老奶奶的故事鼓舞著其他人,展現了佛教徒的價值觀和信仰的力量。
法身法門的傳承
112
法身法門的傳承
法身法門的傳承 父的建築物前面。當時她的背向著他,他並不認識她。同樣地,她也不認識他。他無法確認她是否就是他在雜誌上所看到的那位扮度八戒女。因此當天,雖然他已經無意間地走到「庚師父」的跟前,但卻失之交臂,失望而回。自 此之後…
這段文字講述了一位學子的心路歷程,他在尋找法身法門的過程中失去了與一位法師的機會。雖然他當時對「庚媽媽」感到好奇,但最終真的認識了另一位法師。這段經歷激發了他對修行的更深思考,而他一直在追尋的問題也在心中持續浮現。這段歷程讓他更加了解寺廟及其文化,最終引導他重新思考靈性及學業的發展。
髮師父的教導與實踐
95
髮師父的教導與實踐
…了解法身的知識,而每個人都有機會證得法身。 當時「髮師父」還在一所結構不太穩固,陳舊的木精舍裡。這所精舍原本是三層樓高,但從外觀看起來卻只有普通的一層樓高,通素師父生前就與她同住在這裏。精舍是浮腳樓的建築格式,地面層與第一層樓之間的距離只有四英尺高,它的空間只能供人爬行或坐著,不能站立。地面層鋪上了木板,一塊不 100
本章節介紹了髮師父的獨特教學方式,儘管她的言語直率且刺耳,卻吸引了眾多學習者。她強調佛法的學習重點在於實踐,並避免閒聊。髮師父居住於結構老舊的木精舍,與通素師父共同修行,提供學員靜坐及內在經驗的指導,讓每位學員都有機會證得法身,體會法身知識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