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หน้า1
182
…法身基金會,繼 續堅持以靜坐和其他活動方式來弘揚世界和平的理念。為創造 與維護我們這個世界的美好,他們還要準備同其他的組織共同合 作,並且爲了全人類能體驗真正的和平,願意奉獻他們的體力, 士氣、智慧、知識與才華。正如帕拉帕哇那威法師所說:
法身寺的建立
151
法身寺的建立
…育寺院基本人員總藍圖的一部分。其實這也是殘老奶奶借助外來的機會來訓練他,讓他一出去就承襲此任務。 為了推廣與增強大眾對佛教的信仰,住持法勝法師讓到寺院來的小孩和成人,學習世間法和佛法。住持大師結合兩種知識的重要性,而有了一句座右銘:“知識與德行一定要並重。”住持法勝法師開始設計培訓課程,在年輕人還沒未學習世俗教育,先向他們灌輸道
法身寺的建立旨在提升年輕人和大眾心靈的品質,教導佛法理論與實踐,強化信念。達達奇沃法師與法勝法師強調知識與德行的並重,促進佛教信仰的推廣與傳承。透過設計培訓課程,讓年輕一代在學習中吸取世間法與佛法的智慧,為社會貢獻更多的正能量。這些努力不僅是對傳統的承襲,也展現了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獨身生活的誓言
131
獨身生活的誓言
…刻提醒他們,婚姻生活是一種累贅。當 時這位弟子深受她的影響,想出家的念念非常 強烈,並且想要放棄他在卡瑪大學的學業。 但庚老奶奶卻勸阻她說,只有當他大學畢 業, 她才會批准他出家。因為她的是擁有世 俗知識和出世間知識的學者,然後讓他們結合 這兩種知識來弘揚佛法。由於她自己本身沒受 教育,是經由靜坐了知道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目 標,所以她非常支持任何教育的倡議,就如祖 Page 136
故事講述一位年輕信徒向庚老奶奶發誓,要過獨身生活並修行梵行。他的決定激勵了其他信徒對佛法的熱情。庚老奶奶支持他們在學術上追求知識,以便更好地弘揚佛法,並認為婚姻可能是累贅。她堅信結合世俗和出世間的知識,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佛教的發展。最後,她鼓勵弟子們在畢業後再深入修行。
獨一無二的教育計畫
154
獨一無二的教育計畫
獨一無二 教育計畫相結合,也是訓練寺院人才的主要計畫。當年輕人數增加時,他們的信念也會隨著加強,與此同時,寺院的支持度也會逐漸提高。 剛開始,年輕人的熱忱促使了寺院的成長。現代的年輕人意識到,尋求知識的重要,並以佛法為重點,正確地運用知識。盡於年輕人平常的態度和行為「佛法薪傳者」訓練營改變了泰國年輕人的思想和觀點。經歷了約二十年,有超過一萬名年輕人,脫離燈紅酒綠的庸碌生活,而自發地學習佛法。這也使…
該教育計畫旨在結合寺院的人才培養,促進年輕人的信仰與知識成長。在這個訓練營中,超過一萬名年輕人受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態度與信仰,從而培養出更有道德心的個體。強調社會知識與道德的互動,讓他們體會真正的快樂與人生的意義。所有的參與者都在知識的引導下,走向更有意…
หน้า5
110
…那些擁有純淨的身、口、意者,心無染著,無比的清淨。他們清除所有的惡業,這種人被智者認同,他們擁有純淨的智慧。 有一位在蘇庫臘(音譯)學校(曼谷頂尖的中學)就讀經濟系的國中生。他具有對佛教和其他自然的知識,有著永不滿足的求知欲。例如:我們「出生」是為了什麼?「生命」的目地是什麼?這些問題常在他腦海中盤旋。他不知誰能回答這些問題。他為人很有風度,充滿了華和魅力,人際關係非常好,深受朋友的歡迎。尤其他對佛…
詹師父的慈悲與靜坐教導
98
詹師父的慈悲與靜坐教導
…孩子或孫子被醫院資遣無藥可醫,才來找「詹師父」幫忙;有些是來請「詹師父」幫忙尋找失蹤了的人;另外一些人是想回向功德給生了親眷。無論是什麼原因,「詹師父」總是確保來找她幫忙的人,在回家之前都能學到靜坐的知識。 她以充滿慈悲的心,對待那些來尋求幫助的人。她對他們一視同仁,儘量地以法身法門的知識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即使有些人來求助的態度很不禮貌,或只是抱著不辦一試的心態,她仍然會盡力幫助他們。為了幫助他們,…
詹師父以其獨特的方式教導靜坐,幫助因健康問題或生活困境而來尋求幫助的人。她以慈悲之心對待每一位求助者,無論他們的態度如何,都以佛法的知識協助他們解決問題。詹師父甚至會穿梭天地,跨越生死界限,為了確保每位求助者都能學到靜坐的技巧,回家後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與解脫。無論何時,她的教導都充滿光明和希望,成為許多人心靈的寄託。
髮師父的教導與實踐
95
髮師父的教導與實踐
…通素師父的家弟子。有人要跟她學佛法,她便會教導他們靜坐,並要他們經常靜坐。她認為研習的關鍵,不在於談論,而是實踐,所以從不跟他們閒聊。只要他們有了內在的經驗,如證得內在的法球或法身,就會自己了解法身的知識,而每個人都有機會證得法身。 當時「髮師父」還在一所結構不太穩固,陳舊的木精舍裡。這所精舍原本是三層樓高,但從外觀看起來卻只有普通的一層樓高,通素師父生前就與她同住在這裏。精舍是浮腳樓的建築格式,地面…
…管她的言語直率且刺耳,卻吸引了眾多學習者。她強調佛法的學習重點在於實踐,並避免閒聊。髮師父居住於結構老舊的木精舍,與通素師父共同修行,提供學員靜坐及內在經驗的指導,讓每位學員都有機會證得法身,體會法身知識的真諦。
啟蒙老師們的世
88
啟蒙老師們的世
啟蒙老師們的世 父是使她在佛法事業上有所成就的恩師。「彥」 對通素師父致以至高的尊敬。在「彥」住在北境 寺的期間,她們都在一起,有如良師益友。 當祖師還在世時,通素師父被委於在泰外 及國內各地弘法之職,她經常要離開深修工廠 數天,到偏遠的地方去弘法。因此,通素師父 對靜坐探索的進度失去了連貫性;這時就要靠 「彥」在她回來寺院時,為她解釋,讓她跟上探 究進度。通素師父就這樣與「彥」保持聯繫,一
本章探討通素師父與弟子彥之間的師生關係以及彼此如何在佛法傳承中互相支持。通素師父因弘法需要經常外出,而彥始終陪伴在側,協助她更新靜坐進度與分享生活經歷,從而在全國各地推廣法門知識,讓更多人學習靜坐。此段關係不僅是師徒之情,更是深厚的友誼與相互扶持的典範。通素師父回到寺院後,則是她恢复精力和分享經歷的寶貴時刻。
真實的戰場
81
真實的戰場
真實的戰場 碗我們順利地修波羅蜜。在佛經上經常提到「魔羅」,特别是在於在「善」與「惡」、「好」與「壞」、「德行」與「過失」、「光明」與「黑暗」、「知識」與「無知」、「純淨」與「染污」的争鬥中。這些争鬥經常在,我們的心靈與環境中進行。 「佛法」和「惡法」就有如兩個對手經常在交戰。 北樹寺祖師在禪定中看到,如果不把那些製造煩惱痛苦的人驅走;那麼,人類…
本文探討了在佛法中,善與惡之間的鬥爭,特別是經常提到的「魔羅」。北樹寺祖師指出,如果不驅走造成煩惱的人類痛苦就無法停止。他以身法門的威力維持心靜,專注於中道,以讓佛法在世上長存。祖師強調仇恨不能平息仇恨,真正的敵人是污辱心靈的人,特別是魔羅。了解這些概念有助於我們在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真實的解脫。
獨一無二的靜坐修行
80
獨一無二的靜坐修行
獨一無二 彈投擲在曼谷,當時只由祖師和深修圍才瞭解個中的原因。 第二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國家的安全不再受到威脅。但「盾」對靜坐的熱忱,仍然沒有減弱,繼續努力地修行靜坐。她以精準的內在知識,鑽研瞭解善、惡、不善不惡的現象,“善”與“惡”彼此間存在著的矛盾,以及其對今日人類社會的影響。她的心越來越敏銳,足以對付魔羅。她知道心中的染汗是來自魔羅在作怪,所以拋棄一切的雜念,只在靜坐上下功夫,…
本文描述了一位靜坐修行者在曼谷的修行過程,探討了善與惡的矛盾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作者強調了魔羅作為痛苦源頭的觀點,並描述了修行的必要性與挑戰,以穩步向法的究竟邁進。文中提到的“盾”及其徒弟之間的對話,進一步闡明了靜坐的重要性。可見,靜坐不只是修行,而是一場心靈的鬥爭,與魔羅抗衡,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
靜坐的深度探索
64
靜坐的深度探索
…的智慧。當到了換班時間,其他的人都會等到最後一分鐘才進來。但她為了能聽聽祖師對將離開的那組的總結,希望能從中學習,卻會在十五分鐘前就到達了。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靜坐者都認為,「唆」是從祖師那裏吸收了最多知識的一位。她不會隨便放過過學習靜坐知識的機會。她清楚地瞭解每一組的開始和結束,以及它的交
本段文字描寫一位名為「唆」的靜坐者,她對靜坐任務非常認真,靜坐期間身體無知覺,專注於內在的探究。靜坐結束後,「唆」持續留在深修工廠,傾聽祖師的指示,以求學習更多知識。即使在處理私人事務時,她也保持內心的細膩專注,這使她在靜坐者中獲得最多的知識。她重視每一個學習靜坐知識的機會,並了解每組的開始與結束。
หน้า12
62
55. 期待的時間 我們會留在此世界不久, 我們必須學習的東西還有許多, 因寧靜而獲得的知識是無量無邊, 若生命一直延長到一千年, 對於法身法門的知識還是學不完。 所以我們的時間很少、很短暫, 我們應該珍惜寶貴的時間, 儘量能學習止定, 不管我們有多沉重的責任, 靜止與定,是最重要的, 當…
尋找父親的心願與靜坐法的啟示
25
尋找父親的心願與靜坐法的啟示
…她,使她無暇去顧及其他的事情。 1927年,十八歲的「庵」很高興地聽到北樹寺的祖師,發掘了失傳已久的「法身法門」靜坐法。她聽說精進修行靜坐能證得「法身」,而「法身」的智慧能使靜坐者得知有關天堂與地獄的知識。靜坐者必能證得法身,便可以親自遊歷這些境界。她當時是那樣的年輕,同時又對家居生活感到不滿意,所以很想當天就放下所有的事物到北樹寺去。但要離開
月不斷地流逝,年輕的「臺」在尋找父親的過程中充滿疑惑。她想向父親請求原諒,卻對死後的去處充滿疑問。1927年,十八歲的「庵」聽聞北樹寺祖師發掘「法身法門」靜坐法,這讓她希望通過靜坐來驗證天堂與地獄的真實性。她渴望放下世俗生活,追隨心靈的呼喚,尋找更深的靈性智慧。這些內心的掙扎與渴望,讓她的修行之路更加艱辛與渴望。
歲老奶奶的傳奇人生
12
歲老奶奶的傳奇人生
…力。她是個文盲,但卻能修得非凡 的心靈智慧。她用能幹的雙手建立了泰國最 雄偉的寺院。歲老奶奶的德行有如出污泥而 不染的蓮花。雖然她不能讀或寫,但卻絕對 無法對她造成任何學習上的障礙。她不但學 到深奧的知識,還能夠把她所學的,傳授子 世俗教育程度比她高的其他弟子。在泰國, 剃度的八戒女的身份她位並不高,也不容易 被接受。可是歲老奶奶卻能堅守崗位,用她 的智慧戰勝了一切,乃至在她的晚年,被全 世界佛教社會…
這本傳記敘述了歲老奶奶的傳奇一生。雖然她是文盲,但她憑藉自己的堅韌意志與卓越智慧,建立了泰國最壯觀的寺院。她的德行如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即使在剃度的八戒女中身份低微,她依然獲得了尊重。她用心靈的智慧教導世俗教育程度更高的弟子,成為全世界佛教社會的尊崇對象。本書目的在於讓未曾見過她的人,尤其年輕一代,能更好地了解她的成就和品德,進而以她為學習榜樣。
靜坐與法身的智慧指引
11
靜坐與法身的智慧指引
能給予他們在精神與心靈方面的指引 —由發 現「法身法門者」,口傳有關於「法身」的知 識。至今,她所傳承的「知識」,是當今世 上成千上萬研習靜坐者,翼望以靜坐使世界 變得更完美與寧靜的核心。 劉老奶奶曾說過:雖然我是單身,但我在 全世界有許多弟子。的確,她的慈悲心與經歷 傳達到社會各層面,就像她的名字「劉」(意…
劉老奶奶的教導滲透到現代靜坐者的心中,透過她的慈悲與智慧,幫助成千上萬的人找到靈性與心靈的平靜。雖然她是獨身,但在全球擁有眾多弟子,傳授著法身的核心知識。她的存在提醒人們,即使在困難的社會背景中,也能夠借助德行與靜坐走向更高的社會地位。劉老奶奶如同一輪明亮的月亮,照亮他人的心靈。
每日發願文
60
每日發願文
…就九個出世間法。 若我仍在輪回生死時,願我像個菩薩,能得佛陀授記,決定會成佛,不墮落十八種之無福者。 願我能免於五種罪孽,喜悅地持戒,並施所有的欲性。 願我毫無邪見,具有正見善法,不與壞人交往,親近善知識。 願我成為功德聚集之處,具有正信、正念、懺悔、精進及忍辱的精神、不受敵人控制、不為愚笨、癡迷之人。 願我對衰弱及繁榮之因緣廣聞博識,對於教義及法法有敏捷的智慧,對於該知之法通曉暢達。我一切為善的願望…
每日發願文主要表達了修行者對於證悟及成佛的願望,涵蓋行善、慈悲心、持戒等修行理念。文中提到希望能在輪回中像菩薩一樣,能得到佛陀的授記,決定成佛的信念,並且免於罪孽,保持正見,不與壞人為伍。修行者渴望集聚功德,具備正信、正念、懺悔及精進的精神,並精進於佛法之中。文章也表達了希望在未來的修行中獲得覺悟及證入涅槃的心願,最終追求清淨的性別及持戒的生活。
供養僧侶的功德
57
供養僧侶的功德
布施日常用品供養詞 智者說,僧爰是我們求取佛法知識的最佳管道。因此,維護及供養出 家人是一項殊勝的功德。齋僧是提供溫飽及日常所需品,如米飯及茶水, 在適當的時候,供養於僧衆。此項功德是為了續佛慧命,使僧眾能夠 專心的鑽研佛法,進而指導大家朝向覺悟,涅…
布施日常用品給予僧侶是一項殊勝的功德,能讓僧眾得以專心修行,並具備長壽、好顏容、歡樂、活力和智慧等福報。通過誠心供奉食物及供養品,期望所有人都能獲得幸福和證入涅槃。供養的重要性在於維護佛法的延續,並支持僧眾研究智慧。供養的功德不僅影響受供養者,亦帶給施予者無限的祝福及快樂。
法則的變遷與不變
13
法則的變遷與不變
遙視圖案 12 本書簡介 世界上的法則分為兩大類,即是變遷的法則和不變的法則。 變遷的法則如下,法律、禮教等,它們都隨著不同的國家、歷史、信仰和時間而改變。 至於不變的法則如下,三法印(無常、苦性、非我)、因果報應等,不隨著時間的改變而變,不管是否有佛陀的出現,這個法則就已經有了。因為這個法則與世同在,並與生死輪回配合。佛陀不是法規的創造人,佛陀用超人的智慧,以才坐修行發現了宇宙高於上的真理,實
…,強調不變的法則如三法印和因果報應的重要性。佛陀以智慧揭示宇宙真理,提醒眾生了解因果,以免再生中受苦。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業的結果需要時間累積,過去的行為會影響今生的結果,積累十善可帶來快樂。這些知識對於修行者和探索生死輪回的眾生十分重要,能幫助他們在生命旅程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หน้า19
33
這次活動,佛法薪傳者們來自16個不同的國家,因為了他們,讓我接觸到許多族群文化和不同景的人。一起生活,一起朝著同樣的目標,就是內心的信仰、內心的成長。在世俗當中,無論是學管理、哲學或其他的知識,都跟難做得邏,但在宗教方面來說,是沒有國度限制的。 另外,在這裏整個課程的時間安排,可以說是珍惜每一分鐘每一秒,腳踏實地並且全力以赴地去地自我學習、自我磨陶、自我修行,修正所有的外在行為,和平息內心…
佛身与法身的探讨
91
佛身与法身的探讨
…善男子。 沖今不應作如是難如世間言語。 如來世尊無法器。而器無常如來也。一切 法中涅槃常。如體之故名常。(SAT Daizokyo, T374 12:390a24) 103.是惡象等唯能破壞不淨身。惡知識者能壞淨身及以淨心。是惡象等能壞肉身。惡知識者壞法身。(SAT Daizokyo, T374 12:497c26) 105.พระมงคลเทพมุนี (สด จนฺทสโร) (2555) รวม…
这段文本探讨了佛身和法身的概念,强调涅槃的意义。同时指出恶知识者对身心的危害,认为涅槃常存于一切法之中。文本中提到的恶象仅能破坏肉身,而恶知识者则可危害法身。无常与常的概念交织着,反映出法的真实状态,导致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 dm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