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養成整潔習慣的智慧
170
養成整潔習慣的智慧
洞,積滿了水。奶奶每次經過,都會把它擦幹,奶奶就是這樣,從未錯過這些細節。 叮姑奶奶培養義工如何自律,即使是小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視,例如:如何把涼亭階梯上的鞋子整理好,把掃把和刷子整齊地放在架子上,就算是把布曬乾,也要掛得整齊齊。她曾向法勝師父解釋:「我們的寺院還需要注意整潔。特別是在星期天,…
本段文字強調了在寺院中保持整潔的重要性,透過細節來提升信眾的印象。奶奶的例子提醒我們,不論是大事情還是小細節,都需要用心去關注和維持。叮姑奶奶教導義工們從小事做起,如何整理環境以示範良好榜樣,特別是對於正在學習的年輕出家眾而言,整潔的環境有助於修行的氛圍。本段落引導讀者反思,每一個行為細節都能影響到周圍的環境與他人的感受,尤其在公共場所更需重視。
法身寺的建立與廁所清潔文化
161
法身寺的建立與廁所清潔文化
…,還 must 教導來寺院的新 人怎麼用廁所,這些都收錄在佛教徒文化的手冊裏。即使到了現在,新的信眾對寺院廁所的乾淨程度都感到滿意,他們當中,有些人還沒見過那麼清潔的公共設施。能在寺院裏清潔廁所,成為義工們的驕傲。他們都自豪地把這項工作稱為「清潔自己的天宮」。詹老奶奶的秘訣是:「你把廁所清洗得越乾淨,你的心就越光亮。」 在詹老奶奶 yearning 方面,有一排20間的廁所,每天她會親自帶領義工,教…
法身寺的廁所清潔文化深深扎根於其社區中。詹老奶奶作為榜樣,親自示範廁所清潔,並教導新信眾如何保持環境的整潔。這項工作不僅是義工們的責任,更是他們的驕傲,讓每位參與者都感受到心靈的光亮。其秘訣在於用心清潔,相信廁所的整潔能反映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寺院文化與修行規範
156
寺院文化與修行規範
獨一無二 的話,托鉢所得的食物是不是夠的,而且也不以解決團體成員,以及來寺院當義工的膳食問題。因此,她建議法勝法師跟轄祖師的做法,設立寺院廚房。 庚奶奶以愛清潔,誠實,真誠著稱,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從佛法實踐之家傳下來。在寺院裏,不管是在家眾、寺眾和僧侶的住宿,都實行嚴格的男女隔離…
本篇文章探討寺院的文化與修行規範,包括庚奶奶倡導的清潔與誠實,以及對男女隔離的堅持。文章指出,為了維持團體的和諧與良好氛圍,新成員需適應寺院的紀律文化,並遵照餐桌禮儀與言語規範,這是達到更深層修行的基礎。訪客也需遵守相關規定,以融入寺院生活。
獨一無二的寺院生活
146
獨一無二的寺院生活
…逢星期五,寺院住持法師會為臨的星期天的佛法開示,以及靜坐引導作準備。因而他不會在星期六,接受任何邀請,他會整天靜坐,只是偶爾接見訪客。在星期五當天,其他的法師,包括恆蒂先生在內,會帶領在寺裏渡過週末的義工們先静坐,過後他們一起幫忙老人家和種樹木。 寺院建成初期,很難獲得可飲用的自來水,因為那一區的土壤都屬高度酸性,所以給生活上帶來很大的不便。為了使地下水適於飲用,他們加入了明矾(一種淨水劑),使水中…
每逢星期五,寺院住持法師準備為星期天的佛法開示,其他法師則帶領義工靜坐並服務社區。在早期,由於水源問題,他們使用明矾淨化水源,以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展現出對建立寺院的堅持與奉獻。這些克服困難的故事,讓寺院生活更顯獨特。
法身寺的建設與社區參與
143
法身寺的建設與社區參與
…建立寺院的計畫已逐漸落實,都感到欣慰萬分,於是,大家發心捐贈基金,在工地上來建立第一所禪舍。 當寺院竣工後,舊老奶奶並沒有在那裏,然而,她每天到建寺院的次數卻相當頻繁。為了幫忙接收捐款和協助建築寺院的義工,每天凌晨三點鐘,她便起身靜座直到早餐時刻,用過早餐後,她再靜坐直到大約中午十一點。吃過午飯後,她就會提著一個水桶,一把大砍刀(中南美印第安人常用的武器)和一把鉢頭,然後邀請寺院內的大眾幫忙種樹。因為…
法身寺的建設過程中,土用來填土形成新的島嶼,並挖掘水道。法勝法師邀請支持者巡視工程,看到計劃逐漸落實,大家紛紛捐款建立第一所禪舍。雖然老奶奶不在寺院,但她每天仍早起靜坐,協助接收捐款並邀請眾人種樹,她的努力對於改善寺院環境至關重要。
改變環境以促進靜坐修行
142
改變環境以促進靜坐修行
…,要怎麼樣才能把它變成一所大寺院。 這片稻田比平線低了三米,因此要建造寺院之前,必須先挖掘水道,然後把土地填高,超過稻田的水平線,然後再以木樁圍堵,使它形成至少六米寬的鳥蝴。這些工程由政府灌溉部的一群義工負責進行。他們利用挖泥船往地下挖了3.5米深,然後把挖得來的泥 148
…闊稻田中,面臨不肥沃土壤的問題,透過種植樹木和設計水道網絡,改變環境來促進靜坐修行。廖老奶奶邀請佛法實踐之家成員參觀這片荒蕪的稻田,並計劃進行挖掘水道和填高土地的工作,最終形成一所大寺院。政府灌溉部的義工們將負責執行這些工程。
屢老奶奶與寺院的建立
138
屢老奶奶與寺院的建立
生持八戒,至於男生,大部分都想終生出家。當時就有大約十位法師或義工在寺院裏,幫忙屢老奶奶建築寺院。從舊照片中可以看出,今日寺院的所在之處,在當時是一片荒蕪之地。這些人對佛教事業忘我的付出,令人敬佩!在他們的努力之下,終於成功地把寺院建立起來。屢老奶奶常常說自己是個百…
這段文字講述了屢老奶奶和她的弟子們在艱苦條件下建立寺院的努力。儘管當時環境荒蕪,他們卻全心投入,令人敬佩。屢老奶奶認為富有不在於金錢,而是信仰與善意的結晶。為了募款,她的弟子們出版了「邁向幸福」一書,分享修行經驗和建立寺院的目的。屢老奶奶的故事鼓舞著其他人,展現了佛教徒的價值觀和信仰的力量。
法身寺的建寺故事
137
法身寺的建寺故事
…?」膺蒂先生回答說,就算有了一千萬泰鐵,也未必能培育出一個好人。膺老太奶笑道,她已經有了十一位具備德性和獻身精神的人,這些人的價值已經超過一百萬泰鐵,而且他們一定會成功的! 在建造寺院初期,只有幾位義工幫忙,他們從學生時代就接受膺老太奶的培育,是非常特殊的一群。通常一般的年輕人,絕不會想修葺, 他们腦海裏關注的是:我到底有多年輕、多漂亮或多英俊、我有多健康,我該在青春的時候尋歡作樂。但這一群受到膺老…
法身寺的建設背後,有著感人的故事和深厚的信念。在開始建造寺院時,只有少數幾位義工參與,他們都是在膺老太奶的培育下成長起來的特殊群體。這些年輕人不同於一般青少年,他們重視內心的靜坐修煉,追求道德的提升。膺老太奶相信她已培育出的十一位具備德性和獻身精神的人,他們的價值超過一百萬泰鐵,…
毫的無私奉獻
89
毫的無私奉獻
…疆專的精舍裏休養。但,是,最終她的病情 惡化了,醫生認為她已無藥可救,要她留在自 己的精舍裏靜養。這病的未期病狀是很恐怖 的,大量的血和腦從子宮內流出,發出陣陣的 惡臭,令人難於忍受。負責照顧她的幾個義工 都因忍受不了這種惡臭而離開了,只剩下 「毫」。 「毫」憐心地盡一切的力量,無微不至地 照顧她的恩師(通素師父)。「毫」親手洗 通素師父的衣服,以及細心地為她抹身體。 「毫」很樂意地做著這些事情,從未…
這段文字描述了「毫」在通素師父重病期間的無私照顧。1960年,通素師父因病情嚴重入院,在康復後返回精舍靜養。隨著病情惡化,她出現恐怖的病徵,許多志工因無法忍受惡臭而離開,唯有「毫」留下,願意無微不至地照顧她。毫為師父洗衣及擦身,始終心懷感恩,毫不感到厭惡。這樣的情誼與奉獻令其在艱難時刻成為唯一堅持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