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人道援助与慈悲行动
136
人道援助与慈悲行动
人道援助 在建立和平世界的紧要时刻,人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德行就是对他人的慈悲。 因此,当国家与人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怕拉帕哇那威法师和法身基金会从未袖手旁观。 师父在DMC频道广播了这个不幸的消息,让泰国和全球人民都能向灾难民伸出援助之手,这反映了每个人内心的…
在建立和平世界的紧要时刻,人们的慈悲德行显得尤为重要。帕拉哇那威法师和法身基金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积极行动,通过在DMC频道广播信息,鼓励泰国及全球民众提供援助。为了支持泰南266所寺院,由于动荡局势导致比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师父发起了供养袈…
前进之道佛学联考:促进青年道德与和平
101
前进之道佛学联考:促进青年道德与和平
…,074,901位学生参与,而在2008年增至5,104,980位。 大部分的泰国学校都把“前进之道”佛学联考列入他们的课程之中。它在各个领域特别的成绩都被证明是非常满意的,特别是他们看到青年人的道德行为有所改善。这项活动给予许多青年前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包括了吸毒、不正当的活动导致堕落恶道、犯罪、暴力、婚前性行为等等。 “前进之道”佛学联考也被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誉为他们“促进世纪和平与无暴…
泰国的“前进之道”佛学联考由泰王每年颁奖,参与者逐年增加,从1998年的百万增长到2008年的超过500万名。这项考试被广泛纳入学校课程,并对改善青年道德行为起到积极作用,如减少吸毒和犯罪行为。联合国教育组织评其为促进和平的重要活动,并在国际大会上分享经验。
佛学联考——前进之道
96
佛学联考——前进之道
…行为。学生们也会开始运用佛法作为他们在生活上正确的指南,远离毒品和恶性的诱惑;此外,还能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对社会和国家上有用的人才。 佛法联考也让学生对学习佛法产生强烈的意愿,并在后来影响到他们的观点和德行。我们观察到大部分参与“前进之道”佛学联考的青年应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且更加尊敬师长与父母了;此外,在与他人相处时也有了一种更正确的态度,比起那些还没有来参与的人们的行为举止更加良好。
…和行为。学生们也会开始运用佛法作为他们在生活上正确的指南,远离毒品和恶性的诱惑;此外,还能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对社会和国家上有用的人才。佛法联考也让学生对学习佛法产生强烈的意愿,并在后来影响到他们的观点和德行。我们观察到大部分参与“前进之道”佛学联考的青年应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且更加尊敬师长与父母了;此外,在与他人相处时也有了一种更正确的态度,比起那些还没有来参与的人们的行为举止更加良好。
หน้า4
68
周末的修行静坐营 法身寺在每逢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都会免费举办周末的修行静坐营。这是开放给热爱静坐且想训练自己增长德行、各年龄层的男女老少。这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遵守修行营上能连续地静坐。每年都有大约100,000人参与此活动,他们找到了内在的快乐,也同时能训练自己。这是能有效的减少或解除他们所有不良的诱惑,这也是…
大学生与佛法知识的结合
41
大学生与佛法知识的结合
了解到在大学里的学习,一个大学生会趋向于相信宽容的学习应该 结合了世俗知识和佛法知识。世俗知识是为了协助个人维护生计,而佛 法知识是为了使人的心灵具有德行和解除对生命中的任何疑虑,例如 “我们死后回到哪里?天界与地狱真的有吗?我们怎么证明??” 这种特 殊的知识任何大学都没有授予的,但能从佛陀的教诲中获得。这就使爱雅 杭卢更乐于学习佛法,多过了课堂上的…
在大学学习中,学生们普遍认为将世俗知识与佛法知识结合是宽容学习的重要部分。世俗知识帮助维持生计,而佛法帮助解答心灵疑虑,例如生死及来世等课题。这让年轻学子爱雅更趋向于佛法的学习,甚至在完成考试后也积极参与静坐。通过坚定的学习和忠实的跟随导师,各种静坐经历使他在修行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获得长辈们的认可, 并能引导他人的修行。伴随着深度静坐的体验,他对佛法的信心愈加坚定,理解到静坐的益处促使人们解除痛
หน้า6
15
…或种族,他都同样伟大的精进心,带领全 球大众,以静坐寻找内在真正的快乐。只有当人们的心都充满了快乐 和慈悲,真正的世界和平才会诞生。 这些年来,师父的心都紧紧追随着这个目标。他所教导的每个 字、每项德行都是他身边人的好榜样,并且激励着他的弟子们追随他, 为了早日到达大家共同期待的那一天,一起朝目的地迈进。
传播和平与快乐的师父
12
传播和平与快乐的师父
…予他“世界和平奖”。 我身为出版委员的主席,与法师在世界各地的弟子们,请求师父出 版他的自传和一些有关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工作的相关记录,这也是 为了能让他在海内外的弟子与诸位大德们,都能以师父的伟大德行为榜 样。 这是一份全世界已经加入我们卫世界行动行列的人们的礼物, 它将帮助我们脱离战争和杀戮,直到获得永恒的和平;同时也给予全世 界人类道德上的支持——这位佛陀的弟子,已准备跟您一起走,直到世 界最…
本文讲述了一位师父的奉献和教导,他通过教导人们静心达到内心的宁静,同时致力于帮助他人实现身心的快乐。多次获得世界和平奖的他,像太阳一样散播真诚的爱与善。他的自传和记录将成为全球弟子的榜样,帮助人们走向和平,抵抗战争与杀戮,追求永恒的和平与道德的支持。这个行动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朝着美好未来迈进。
หน้า8
216
…佳的成效,患有精神問題者忌習。) 以下是泰國北攀寺—柏蒙貼年尼祖師(港塔羅比丘)所教導的法身法門之靜坐方法: 一、首先向三寶致敬: 這能使我們的心得到鬆懈,作好受持五戒或入戒的準備,使自己具有完善的德行。 223
獨一無二的修行與單身生活
196
獨一無二的修行與單身生活
獨一無二 阻礙修行,因此她經常許願,來世能在有德行和正見的家庭裡,並且不受婚姻所束縛。她的弟子都是單身主義者,她常說:「不結婚是好事情。你們也跟我一樣單身。單身生活有如在空中飛翔的小鳥,自由自在,快樂逍遙。如果結婚了,生活將會變得很忙碌,因為他們需要…
這段文字探討了單身生活的價值及其對修行的影響。作者認為,單身者可像自由的小鳥般生活,而婚姻會使生活忙碌且受束縛。她勸導弟子們珍惜修行機會,並提醒避免因眼神交流產生不必要的情感牽絆,強調眼神是心靈之窗,能表達深切情感。法身寺的規定雖多,但不強制男女之間的互動,充分展現修行的自由。
獨一無二:廚房器具的整理與德行
180
獨一無二:廚房器具的整理與德行
獨一無二 伱:「所有的器具一定要正確地擺放。唯有我們自己修好德行,才能教導他人。如我們能並並有條地處理所有事務,來世我們才能獲得安然無憂的人生。」廚房用品被仔細地分類和整理,例如:僧呆與在家呆的瓦器,都是分開擺放的。 爺奶奶的眼光是銳利的。普通人需要看幾次才能發…
本文介紹如何正確地擺放廚房器具,並指出德行對於教導他人及維持整潔生活的重要性。爺奶奶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即使是細微的問題也能一眼看出。此外,夜摩天廚房採用了不銹鋼櫃子以代替開放式木架,解決了過去的衛生問題,持續檢查櫃門以確保持整齊,讓人更安心。…
法身寺的建言
159
法身寺的建言
法身寺的建言 問好,從不撼架子。她雖然已把全部的權力交給法嗣法師,但一切的生活起居,仍然作息如常。 ㄚ老奶奶處事果斷,而且也不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只要那是沒有違反僧團紀律(戒律)、德行(佛法)、她一定堅持她的決定。她明白世界的本質是多變的:財富的增加和減少、地位的興衰、言語的虛妄、快樂和痛苦。即使是佛陀也有要面對不悦的時候。 因此ㄚ老奶奶的決定是基於什麼是最好的,而不是因要出名或…
本篇探討法身寺的管理智慧,強調即使已將權力交給法師,生活依舊如常。老奶奶的處事風格果斷,不受他人看法影響,只以不違反僧團紀律和佛法為前提來作出決定。她深知世事無常,明白財富、地位、快樂與痛苦的變化,並且致力做出基於真理而非取悅他人的選擇。她堅信佛陀的教導,追求最好的決策,展現出佛教智慧在生活中之應用。
法身寺的建立
157
法身寺的建立
法身寺的建立 行為準則。為此,老奶奶委託他人做了一個告示牌,列寺院的基本規則,放置在「切利天」建筑物外面。告示牌列明:「法身修行中心是個神聖,供有德行的佛教徒來修行的地方。這裏需要的是安寧、清淨和整潔,行為必須受約束,符合佛教徒的身份。拜訪者需要協助維護佛教,使其興盛、能遵守下列的寺規,就有如「智者是喜愛學習和遵守紀律的」。 1.禁止抽煙,和把煙…
法身寺的建立旨在提供一個神聖的修行空間,要求訪客遵守基本的行為準則,以確保環境的安寧和清淨。告示牌明確列出禁止行為,包括抽煙、交易和任何干擾寺院靜謐的活動。這些規則促進了佛教徒的道德修行,讓大家能夠相互尊重和維護寺院的神聖性。更多資訊請訪問dmc.tv。
獨一無二的教育計畫
154
獨一無二的教育計畫
…約二十年,有超過一萬名年輕人,脫離燈紅酒綠的庸碌生活,而自發地學習佛法。這也使許多原本性格叛逆的弟子,重歸學習的道路,成為父母們引以為榮的孩子。 詹老奶奶認為要培養人類的道德心,必須先灌輸他們智者的德行。那些在世俗和心靈上都擁有智慧,並想在生命中得到真正快樂的人,在世俗知識和道德這兩方面一定要互惠互利。詹老奶奶希望學員們在受訓後,
該教育計畫旨在結合寺院的人才培養,促進年輕人的信仰與知識成長。在這個訓練營中,超過一萬名年輕人受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態度與信仰,從而培養出更有道德心的個體。強調社會知識與道德的互動,讓他們體會真正的快樂與人生的意義。所有的參與者都在知識的引導下,走向更有意義的人生道路,成為家庭的驕傲。
法身寺的建立
151
法身寺的建立
…。]'此此可見,她對達達奇沃法師的個性睜若指掌。而從那天起,每當他一看到香蕉樹就會發笑,世間唯一能這麼瞭解他的,非老奶奶莫屬了。 當寺院的基本設施完成後,為了提升年輕人和大眾心靈的品質,以及培養他們的德行,達達奇沃法師表示,他想教導佛法理論,並通過實踐以巩固他們的信念。“這是培育寺院基本人員總藍圖的一部分。其實這也是殘老奶奶借助外來的機會來訓練他,讓他一出去就承襲此任務。 為了推廣與增強大眾對佛教的信…
法身寺的建立旨在提升年輕人和大眾心靈的品質,教導佛法理論與實踐,強化信念。達達奇沃法師與法勝法師強調知識與德行的並重,促進佛教信仰的推廣與傳承。透過設計培訓課程,讓年輕一代在學習中吸取世間法與佛法的智慧,為社會貢獻更多的正能量。這些努力不僅是對傳統的承襲,也展現了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團結的力量
149
團結的力量
…修行, 但因還有許多建築工程需要他監督,所以當時 無法判定出家。正常,膝老奶奶勸他立誓。原 來他曾考慮過結婚,但他的父親曾提醒並負責 他說:「你想結婚就儘管去吧!但先回答 我,在未來的七天內,你有什麼德行能傳給你 的未來老婆和孩子。」膝老師不可已,向他 提出了告白:「柏蒂!你從未嘗試過俗世的生 活,同時你的心地太善良了。你會因感到對不 起他人,而把你所有的都給了人。如果你有了 家庭,你們就會面對困難。…
1970 年初,柏蒂先生誓言要終身修行,但因建築工程需要他監督而無法出家。膝老奶奶勸他立誓,並強調他應考慮德行的傳承。柏蒂的父親提醒他在結婚前要考慮到家庭,膝老師則告訴他他生來是為了修行,而不是俗世的生活。最終,柏蒂先生在1971年11月19日成功出家,成為寺院的副住持,法號達達奇。這段歷程揭示了圓滿人生目標…
法身寺的建立
141
法身寺的建立
…的精神,隨時準備為工作而奉獻他的生命。」為了使大家更瞭解工程計畫的進行,住持大師下定決心,堅持親自建設寺院,為大家提供一個,靜坐和學習佛法的理想地方。 他祈求佛陀加持,期待有人到寺院來時,看到法師們的德行,會受到啟示而伸出援手,幫他住持大師推動計畫。建寺之初,只有一片 147
法身寺的建立是一個需要詳細規劃的過程,包括工作計畫、人力資源及資金來源。雖然資金和人力資源的計劃尚未完全擬定,但法勝法師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工作計畫。優秀的人才是法身寺的優勢,法勝大師強調,執行該計畫的人需具備愛心與奉獻精神,甚至要準備為工作奉獻自己的生命。住持大師堅持親自建設寺院,旨在打造一個靜坐和學習佛法的理想場所,他期望佛陀的加持能吸引更多人來協助推動這個計畫。當寺院建立之初,僅有一片荒地,這
法身法門的傳承
126
法身法門的傳承
法身法門的傳承 佛法的道路上有所成長。 嵩老奶奶建立團隊的宗旨著重於純淨至 上,翼其他們都能成為傳承者,把法身法門弘 揚到全世界去。她苦心孤詣地安排了一切幕後 的工作,引導年輕人,激勵他們,使他們不再 忘於想有個自己的家,能為了佛教的興盛而زز 性自己個人的利益。她花了十年的時間來培訓 團隊,使這團隊在任何任務上都能合作無間, 令她感到十分滿意。 嵩老奶奶以簡樸而純淨的生活方式,教導 他們遵循佛
本篇文章介紹嵩老奶奶如何在佛法的道路上透過建立團隊培養年輕人成為法身法門的傳承者。她重視純淨的生活方式,以「身、口、意」的清淨為核心,幫助團隊成員在道德行為上堅守戒律,並培訓他們以服務佛教的興盛為目標。嵩老奶奶花費十年心血,努力促進團隊合作,最終達成令人滿意的成果。
法身法門的傳承
122
法身法門的傳承
…階層的人到佛法實踐之家來。 龐老奶奶謙恭的個性、簡樸的生活,使整個團隊為之著迷。那屋子雖小,但每一寸地方都是一塊不染的。年輕的弟子在星期天供佛後都留下來,而龐奶奶也花了許多時間,向他們解釋學習佛教的德行,以及如何修惡行、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她都能一一地給以解答,這種做法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大的鼓舞。 在1966年,這位元弟子認識了佛蒂彭薩哇(音譯)先生。當時佛蒂彭薩哇先生穿著一件南木丘(音譯)…
法身法門的傳承透過龐老奶奶的謙恭個性和簡樸生活影響著許多修行者。法會的儀式莊嚴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士參加。在這個過程中,龐奶奶不僅給予年輕弟子學習佛教德行的指導,還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鼓勵他們修行。在1966年,元弟子結識了佛蒂彭薩哇先生,他擁有響亮的聲音及威嚴的個性,是弟子們的靈感來源。
靜坐的教導
97
靜坐的教導
…談。」剛開始時,那些初學者聽了這一番 話後,都會勉強地答應。 那時候來拜訪「箴師父」的人,大部分是 些中年人,他們大都有了家庭,而且都在工 作。在這些訪客當中,有些在過去也曾跟隨祖 師靜坐過,有了一些德行,所以可以很快地就 跟著「箴師父」,證得心中在的光亮。如果 當中有那些人需要她的建議,她會在靜坐時段 的最後十分鐘,也就是在他們雙眼還閉著的時 候給於回答。因為這些建議是當他們的內心已 進入最細膩的時…
每天早上八點半,箴師父會進行靜坐教導,邀請初學者放下繁忙,以三十多年靜坐的智慧幫助他們淨化心靈。大多數來訪者為中年人,部分已有靜坐基礎,透過靜坐體驗心中的光亮。靜坐結束前,師父會在他們心靈最細膩的時候提供建議,使學員能更好地領悟靜坐的意義,達到精神的提升與和諧。
真實的戰場
81
真實的戰場
真實的戰場 碗我們順利地修波羅蜜。在佛經上經常提到「魔羅」,特别是在於在「善」與「惡」、「好」與「壞」、「德行」與「過失」、「光明」與「黑暗」、「知識」與「無知」、「純淨」與「染污」的争鬥中。這些争鬥經常在,我們的心靈與環境中進行。 「佛法」和「惡法」就有如兩個對手經常在交戰。 北樹寺祖師在禪定中看到,如果…
本文探討了在佛法中,善與惡之間的鬥爭,特別是經常提到的「魔羅」。北樹寺祖師指出,如果不驅走造成煩惱的人類痛苦就無法停止。他以身法門的威力維持心靜,專注於中道,以讓佛法在世上長存。祖師強調仇恨不能平息仇恨,真正的敵人是污辱心靈的人,特別是魔羅。了解這些概念有助於我們在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真實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