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與阿羅漢的教義
…[1] 諸菩薩不脫惡趣. [2] 於窺堵波興供養業.不得大果.
有阿羅漢禽餘所誘.此等五事及餘義門.
所執多同大衆部說.
[Pm]
支提山部.北山部.此二部是執義本.
[1] 諸薩不脫惡趣. [2] 藥斗破中恭敬得執少.
有阿羅漢多以不淨染污其衣.阿羅漢多有無知.有疑惑.有他度.聖道亦為
言所顯.
餘所執與大衆部所執相似.
[A]
彼支提羅阿婆馨多羅施羅根本見者.
[1] 薩不離惡趣38. [2] 供…
本文探討了不同部派對菩薩及阿羅漢的看法,特別是在脫離惡趣以及供養的果報上。有許多阿羅漢受限於不淨或無知,並且對於聖道和言說的理解有所差異。部派間的相似性和差異使得教義更加豐富,值得深入研究。更多內容請參見 dm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