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หน้า1
3
環境優美,潔淨乾淨,安靜涼爽,依照“四舒適”的觀念來發展,即:一、場地舒適;二、飲食舒適;三、人士舒適;四、法舒適,這樣才是最適合修行的場所。
佛的教誨(波羅提木叉)
15
佛的教誨(波羅提木叉)
…把珊把他 眾善奉行, 沙已打把立優塔把壞 自淨其意, 耶當 苦他那 沙灘嘟 是諸佛所教。 阿努把哇侖 阿努把咖兜 不誹謗與不侵害, 巴滴模給 渣 桑哇搜 嚴持于戒律。 瑪丹玉搭 渣 咀搭沙明 飲食應知節量, 班丹渣 沙呀那沙嘟 深居簡處于幽僻之地, 阿提幾參 渣 阿優掘 粹勤于修習增上定, 此爲諸佛所教導。 Page 14
這段文字探討了佛陀的教誨,強調忍耐作為一種高尚的修行,並指出不應該殺害他者或仇恨他人。佛教徒應避免作惡,奉行善行,淨化內心。遵循戒律、節制飲食以及在隱秘之地修行也是佛教所教導的重要內容,這些都助於修行者達到涅槃的境地。這是佛陀對信徒的深刻指導。
四資具取用後的省思
33
四資具取用後的省思
…過的任何衣物 中,尚未經過省思的, 那些衣物,是為了抵御御 寒冷,為了排除炎熱,為 了防御惡風、烈日、蚊、 蟲,以及一切爬蟲類的侵 擾,同時即以覆蓋身體, 得以遮蓋。 衣的省思: 今天我所用過的任何飲食 中,尚未經過省思的, 使用那些飲食,不是為了 娛樂或飽樂,而是為了 美麗,不是為了裝飾、禮儀、維持 這個身體,讓它能够支援 生存下去、令不損傷、以 便助于修習覺行,依照如 此的實行,我將消除有 的(…
本文探討了四資具的使用與省思,包括衣物、飲食和居所。衣物的選擇不僅是為了保護身體,也要考量其精神意義;飲食的選擇應該注重健康與修行,而非純粹追求美味或享受;此外,居所則是修行者的庇護所,需保證安全與舒適。透過對這些資具的反思,作者強調實踐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