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法胜师父与法身寺的故事
250
法胜师父与法身寺的故事
当法胜师父在曼谷卡瑪莎(音译)大学毕业后,在一九六九年由泰国帕司作刹北槟寺现任住持当他的戒师,为他制度,出家为佛教比丘。出家后,他的法号是「法胜」意思是「佛法的胜利者」。 下一年,詹老奶奶师父和法胜师父,与一群亲近的跟随者,在泰国的控三(音译) 附属区,控叻(音译)区,巴统他尼府的地区兴建一处修行中心,那…
法胜师父于1969年在曼谷卡瑪莎大学毕业后,成为帕司作刹北槟寺的比丘,并获法号「法胜」。第二年,他与詹老奶奶师父及一群追随者在控三地区建立修行中心,现已成为法身寺,吸引数千位比丘、沙弥与在家众。法胜师父倡导静坐与佛法学习,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内在本性的觉醒,无论种族、宗教或性别。他的法教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每次大法会都有数十万人参加。
หน้า2
4
1 最好的生活 我敢肯定... 出家人的生活是最好的生活 也是世人最適合的生活 因為,那是沒有攀愛的生活 如此,才有時間去探求一切我們未知, 卻存在于心靈深處的智慧與快樂 就算擁有財產,官衝和讚揚,也比不上這種快樂 90年10月7日(…
หน้า3
6
3. 有目標而生活 出家的主要目 的 就是 猜J 坦盤 除此之外,都是次要的事情 這個目的是存在我們的心裏 如果沒有這個目 的,就不容易成為出家人了 90 年 10 月 7 日(佛曆 2544 年 10 月 7 日) 5…
หน้า4
108
最高尚的生命 出家人的生命即是最高尚的生命, 有助于证悟生命的真谛, 因为没有了世间种种之忧虑, 有更多精进(修行)的时间, 居于良好的环境, 有「想、说、行」相同的团体, 有共同证达涅槃的目标。 佛历2542年7月…
หน้า5
9
…悔礼敬、失而复得 129 圆音永传 历年僧衔 132 预知时至 133 示疾付法 134 圆寂 136 弟子薪传 137 导师圣地之路 一、出生之地 (素攀府的象昆贴年尼祖师纪念堂) 140 二、出家之地 (素攀府须ulture寺) 142 三、证悟之地 (暖武里府芭兰威寺) 144
หน้า6
24
…驾船买卖往返途中,因经历险 道而令梳感受到世间的无常,与现实生活的虚幻,于是 生起厌离尘俗之心,但是基于对家庭与母亲姐弟生活的 关怀,使他无法骤然舍弃肩上的重担,他只有至诚地祈 祷着: **切莫令我在出家之前死去。愿此生得以 出家出家之后,愿终身为僧,决不舍我 还俗。**
城市中的比丘与慈悲心
28
城市中的比丘与慈悲心
…街、地位等,所以仍有许多比丘住在城市中。 有一回,在挨饿了一整天之后,第二天他依然托空钵。从早到晚辛勤地学习与修行,再加上连续两天没有进食,使得他饥饿不堪,他不禁纳闷道: 当一个人舍弃世间所有的享乐,出家持戒修行以延续佛法的慧命,难道这样的发心反而会使他遭受饥饿的折磨吗? 死亡的阴影再次出现在他的心中,但他毫不惧怕: 如果我因为得不到这些无情市民的布施而饿死的话,也不算是白死。至少我可以成为激起他们仁…
在城市中,许多比丘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而居住在此。故事讲述了一位比丘在长时间挨饿后,仍然坚持修行与托钵。他反思出家修行的意义,对于物质匮乏的接受,以及愿意成为他人慈悲心的牺牲者。最终,他在饥饿中看到一只流浪狗,进一步引发他对苦难与同情的思考。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思考个人牺牲的意义,也指出了如何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影响他人…
电视对佛教的影响
98
电视对佛教的影响
…在家居士了。」 「它怎么能掏坏佛教的粮仓呢?」居士怀疑地问怕蒙贴牺尼祖师。怕蒙贴牺牟祖师反问他说:「 你知道吗? 佛教的粮仓在哪里?」 没人能够回答。怕蒙贴牟祖师继续说:「就是居士们的第一锅饭! 出家人必须依靠居士们供养饮食。每天早晨居士们供养托钵比丘的第一锅饭,就是佛教的粮仓!」 「可是,电视怎么会和第一锅饭扯上关系呢?」居士问。怕蒙贴牟祖师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 等着看吧! 不久就会…
本文探讨了法师对电视节目影响的看法,认为电视在大多数人观看时播放娱乐内容,可能削弱了佛教的教义传播。法师强调居士供养出家人的重要性,并将其比作佛教的粮仓,质疑现代娱乐对宗教信仰的潜在威胁,提醒信徒注意保留佛法的根基。总结中提到的观点强调,居士的供养对佛教存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现代化可能带来的挑战。了解这些问题,可以…
佛教法身的真义
112
佛教法身的真义
…见法者即见如来。“意思是说:得到佛法的光明,能够见到法身的人,可以说是见到真正的如来。更简单地说,见法身就是见如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哇卡佛陀如此说的原因是:凡夫肉眼所见到的,只是佛陀的外表——出家后的慈悲多太子——一个会败坏腐烂的肉身,不是「如来」真正的含义。所谓「如来」,并不是指外在这个肉身,而是指内在那个不会腐坏的身,那个身就是「法身」。我们怎样才能证实呢?要证实并不难,只要运心怡到好处,…
本文引用佛教经典中的经文,探讨法身与如来的关系。佛陀指出,见法者即见如来,强调真正的如来并非肉眼可见的外表,而是内在的法身。要验证这一点,需要通过修行,运心怡到位,才能以法眼见到法身。此公案深奥,真正修行者能够轻松理解其深意。更多内容请访问dmc.tv。
หน้า10
143
142 蒙昆贴牛尼祖师 三、出家之地 素攀府颂孟农寺 柏蒙昆贴牛尼祖师在二十二岁那年,即佛历二四六九年,公元一九零六年七月初,在素攀府颂孟农县的颂孟农寺受戒出家,法名“洪塔萨羅”。
หน้า11
37
依靠导师的威德力 出家当比丘 塑造佛像 免于灾厄 放生 供养药物 免于灾厄业的善因 1.没有杀业。 2.放生,放鱼,和广修护生德。 3.捕药物和照顾病人。 4.出家当比丘的功德。 5.在佛教中修每种功德。 6.塑造佛像。
彼耶希的智慧與教誨
13
彼耶希的智慧與教誨
…拉尼那, 摎給希 把立貼威希 徒給希 阻嗎納 誰希, 午巴呀誰希, 徒挖丁那 徒卡把咧達, 啊 達哇那密沙 給哇拉沙 徒啃刮他沙 安打機立 呀 班呀 耶他滴, (出家乘誦) 已拉把立尼普丹比 當 咀卡彎當 伍提沙 阿 拉含當 珊瑪珊菩湯, 沙他 阿咖拉沙嗎 阿那 咀立央 把咀啓搭, 打沙明 咀卡哇底 潘瑪渣立 央 渣拉嗎, 拜…
本書深入探討了彼耶希的智慧和教誨,涵蓋信仰的意義和生活的深刻洞察。透過其教導,我們能夠理解生活中的挑戰,並找到內在的勇氣與力量。內容包括信仰的根源、如何面對艱難時刻,以及如何從彼耶希的教導中獲取啟發,成為更好的人。無論是在痛苦中尋找希望,還是在快樂中保持謙遜,彼耶希的話語都如明燈指引著我們的生活。前往 dmc.tv 獲取更多資訊。
หน้า13
214
…净,心越清澈透明,便能更加细腻而深入的体验到法门的精粹。 每当面对来闯事,找查儿的人时,对方正生着奶奶的气,而奶奶却不会跟着生气,奶奶只是会去查看发生这些事的根源。 奶奶在未进入寺院之前曾被人欺负,出家深修后还被人厌恶和瞧不起,认为她身份低下,是个被人使唤的佣人,或者无知者以为她患了肺结核,于是就给奶奶安排了最差最肮脏的住处,传送食物时更是不情愿的用力递给她。 奶奶的一生,到现在还不停地被魔王折磨…
หน้า14
9
…果人生只能在世俗的洪流中隨波逐流,那確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唯有靜坐是實在的,它不單單只是空談關於功德和好處而已。 這是一位終身研習靜坐的人,分享的經驗。靜坐使人過著圓滿的獨身生活。這也是在佛教裏,出家或所推崇的生活方式。擁有這種純淨思想的人,在如今這個世上已是很難找到的了。想再找到這種人的機會,也已經隨著時間逐漸消失了。因為現在的社會,人人都趨向追求物質的享受。 有一位泰國剛度的八戒女,泰國人…
北極寺的新學生
60
北極寺的新學生
…色比 以前豐潤。乃如女士猜到「詹」本來就有此打 算,但因為顧及到祖師,所以不敢直言。她只 瞭著「詹」無話可說。過後祖師離開涼亭,乃 吩咐女士便轉向「詹」質疑地問道:「你不是說 你會回來嗎? 為什麼你會出家?」詹奶奶沒 有回答,只保持蕭默,而她本來就是個沉默實 言的人。 持守剛度八戒女清淨的戒律,對「詹」鑽研 更深奥的佛法有很大的幫助。祖師為她傳授了 五蘊、十二境、十八界、二十二根、四聖諦、 十二因緣。…
本故事描述了一位名為「詹」的女子,出家後以純白袈裟示人,改變氣色,雖然不識字,卻在祖師的指導下發展出深厚的佛法智慧。她遵守戒律,通過內在智慧深入研習佛法,達到不可思議的境界,獲得了聖人般的理解與成就,展示了堅定信念和修行的重要性。更多內容…
團結的力量
149
團結的力量
團結的力量。 1970 年初,柏蒂先生誓言要終身修行, 但因還有許多建築工程需要他監督,所以當時 無法判定出家。正常,膝老奶奶勸他立誓。原 來他曾考慮過結婚,但他的父親曾提醒並負責 他說:「你想結婚就儘管去吧!但先回答 我,在未來的七天內,你有什麼德行能傳給你 的未來老婆和孩子。」膝老師不可已,向他 提出了告…
1970 年初,柏蒂先生誓言要終身修行,但因建築工程需要他監督而無法出家。膝老奶奶勸他立誓,並強調他應考慮德行的傳承。柏蒂的父親提醒他在結婚前要考慮到家庭,膝老師則告訴他他生來是為了修行,而不是俗世的生活。最終,柏蒂先生在1971年11月19日成功出家,成為寺院的副住持,…
หน้า17
145
法身寺的众创始人,最后他们都一位一位陆续出家, 并立誓终生为僧。出家修行后,众僧尽心尽力弘扬佛 陀的佛法,培训出了一批批、一屡屡的佛法薪传者, 将奶奶在佛教树立的完美榜样传给了众信,直至今 日,从没间断过。 扩大建寺之地 ——一直以来,…
出家与佛教的胜利者
43
出家与佛教的胜利者
父亲接受和随喜儿子出家的心愿。因他也承诺过,儿子完成了大学教育便可出家;母亲亦是十分喜悦与欢欣,随喜他请求出家的决定,使他能继续教之慧命。 1969年8月27日,农历九月的圆月之日,差雅朴·苏焕婆上嚼恭成 为了,一位比丘…
本文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在1969年选择出家的故事,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特别是母亲对他决定的喜悦。他在帕司仟县北揽寺出家,法号为“法胜”,意指佛法的胜利者。出家并非仅仅披上袈裟,而是要承认并实践比丘的戒律与生活方式。他的努力与觉悟令他认识到出家的…
将稻田变成圣地
45
将稻田变成圣地
将稻田变成圣地 出家为比丘后,法胜师父,现今的帕拉查帕哇成素(Pharajabha-vanavisudh—僧衔音译)非常严谨地守持佛教的戒律并努力学习佛陀的教诲。在训练自己的当儿,他也在“佛法实践之家”(“Ban Dha…
法胜师父全心全意奉行佛教戒律,致力于传播佛法。在佛法实践之家,他吸引了大量在家众,推动了建设法身寺的过程。1970年,法身寺的动土仪式在稻田举行,团队成员们团结一致,尽己所能贡献力量,只为佛教的利益。虽然初始资金微薄,但信仰推动着他们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心中的理想。
出家比赛与奖学金颁发
132
出家比赛与奖学金颁发
以下是該圖片中的文字內容: 此項比賽側重於考驗弟子們出家的目標與概念,就是了解皈依和自律而能守守成、修行靜坐和獲得智慧。如以自律不僅能利益學習者,也能使他們成為他人的典范,激勵其他的出家弟子們,為他們的自己、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帶來和諧。 以上的兩項比…
此项比賽著重於考驗弟子們的出家目標與概念,強調皈依和自律的重要性,激勵他們成為他人的榜樣,帶來和諧。師父稱讚此次聚會,認為出家人是世界核心,象徵幸福的預兆。自1991年以來,為出家眾和學生提供獎學金,以支持他們的學習與成長。詳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