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比丘与慈悲心 帕蒙昆贴牟尼祖师——入法身法门发现者 หน้า 28
หน้าที่ 28 / 194

สรุปเนื้อหา

在城市中,许多比丘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而居住在此。故事讲述了一位比丘在长时间挨饿后,仍然坚持修行与托钵。他反思出家修行的意义,对于物质匮乏的接受,以及愿意成为他人慈悲心的牺牲者。最终,他在饥饿中看到一只流浪狗,进一步引发他对苦难与同情的思考。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思考个人牺牲的意义,也指出了如何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影响他人。有关城市比丘的更多内容,请访问dmc.tv。

หัวข้อประเด็น

-比丘的修行
-城市生活对出家人的影响
-慈悲心与自我牺牲
-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苦难中的觉悟

ข้อความต้นฉบับในหน้า

但是因为住在城市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乃至僧街、地位等,所以仍有许多比丘住在城市中。 有一回,在挨饿了一整天之后,第二天他依然托空钵。从早到晚辛勤地学习与修行,再加上连续两天没有进食,使得他饥饿不堪,他不禁纳闷道: 当一个人舍弃世间所有的享乐,出家持戒修行以延续佛法的慧命,难道这样的发心反而会使他遭受饥饿的折磨吗? 死亡的阴影再次出现在他的心中,但他毫不惧怕: 如果我因为得不到这些无情市民的布施而饿死的话,也不算是白死。至少我可以成为激起他们仁慈心的牺牲者。如此在未来,将使其他的比丘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 第三天他再出去托钵,这次他得到一勺子的饭与一根香蕉,他仅剩的一点儿力气拖着饥饿疲惫的身子回来。坐在自己的僧寮前,准备享用托钵得来的这一点儿食物,当他做完进食前的省思之时,一只身上长满疮痍的流浪狗吠现在他的眼帘——瘦骨嶙峋,饥饿之力的样子,显然已经挨饿多天了。他对这只狗说道:
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เป็นคนแรก
Login 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หนังสือที่เกี่ยวข้อง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