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钱鬼: 童年道德之星的启示
3
钱鬼: 童年道德之星的启示
序言 《钱鬼》是一巻变态恶报折磨的造业者。本书的内容和图片,选自法身寺大僧正宝墙“钱道”博览会,来自于四届世界道德复兴运动、儿童道德之星系列图绘,这是在持续寻找才优师父的构想,每次参加的学生超过五十万,包括来自全国五十多所学校的学生。 每一处展览区,都挤满成千上万的儿童道德之星,他们的童年之眼中充满了好奇,并认真欣赏观看。于是,编辑部使维护此博览会展出的图片和内容汇编成册,印刷出版以满足广大读
《钱鬼》是一本关注儿童道德教育的书籍,基于法身寺大僧正宝墙组织的博览会,带领读者探索不同的钱鬼形象和故事。通过数以万计的儿童道德之星,书籍希望教会孩子们辨别善恶,引导他们摆脱恶道,追求美好的未来发展。书中汇集的图片和故事旨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道德意识,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编辑部期望通过本书,继续以道德复兴运动的精神,影响更多孩子的成长。
หน้า2
70
…待瓦氧的教导。 但是外道库纳纳瓦氧的教导是错误的, 他说:无功德,也无恶业;无未来之说;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和老师 对我们都没有恩德。 使昂卡迪拉王成为了邪见之人, 放弃了父王的圣训, 反而追求人间欢乐城, 不将功德与恶业放在心上。
一位勤奋求学的小和尚的成长故事
18
一位勤奋求学的小和尚的成长故事
…。凭借聪颖的天资与勤奋的精神,很快他就掌握了泰文与古高棉文,并能流利地阅读与书写。 他是一位自动自发的人,从来不用别人鞭策,就能砥砺自己,勤勉向学。这当然不是一生一世就能修得到的性格,而是多生累劫以来追求智慧、清净身心、积聚福德资粮所累修而成的。这也是他后来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精进修行,再次发掘出佛陀失传已久的入法身法门的重要因素。
…起学习的经历。在泰国教育不普及的背景下,他在颂丞农寺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经过多次迁徙,他在佛统府的萨法师指导下,凭借聪明才智和坚定的学习精神,迅速掌握泰文和古高棉文。这种勤奋的品质源于他多生累世的智慧追求,使他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能独自精进修行,寻找佛陀失传的入法身法门。
引领少功德者的智慧
43
引领少功德者的智慧
引领少功德者 功德多的人引领着功德少的人,慢慢劝请及帮助他们来修功德。因为功德少的人,不会自动自发的去行善,必须靠多功德者的波罗蜜来引导和带领。 况且功德少的人若要上天界,自己没能力去,要靠功德多的人来相助。因此功德多的人更要行善,作为他人的好榜样。 能够地狱帮助和拯救父亲的,并且能够脱离地狱之苦的人很少,几乎没有。 奶奶救助父亲后,直到现在还感到宽慰和喜乐。因为原本深怕受到父亲的诅咒而成为饿者
本篇讨论了功德多者如何引导少功德者,通过帮助他们修功德,从而提升他们的善行。少功德者需要更多的引导与支持才能向善,尤其是在追求天界的过程中。文中举例了奶奶如何在救助父亲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宽慰与喜乐,同时也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包括禅定及其他修行方法。对于帮助他人的责任,功德多者应成为榜样,以引导他人走向更好的道路。
智者的佛教之路
8
智者的佛教之路
场心灵的大洗礼,涤尽尘埃,洗尽烦忧。——一位只字不认、六十一岁高龄的老人(更何况是女人),怎么能率领众弟子(绝大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建立起一所泰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佛教圣地?怎么能从当年仅有的3,200泰铢微薄的建寺资金,从当初的寸土皆无,得到196泰铢地之后,再扩大到现在的2,000多泰铢地,继而将佛法弘扬到世界各国,并在这些国家建立起了三十三个国际法身修行中心?怎么能从当年一个小小的修行
…圣地。她从当地的小修行团体发展到拥有数百位出家僧侣与数十万弟子的巨大宗教组织。通过她的领导与智慧,成功地将佛法传播到世界,不断壮大并管理井然有序的佛教团体。这个故事彰显了信仰的力量与组织的智慧,对每位追求内心平静的人都有启发。dmc.tv
ความเพียรและการบรรลุธรรม
184
ความเพียรและการบรรลุธรรม
ก็กลับ ข้อสงสัยก็ยังมีผู้ที่จะตอบคำถาม ก็ยิ่งง่ายเข้าไปอีก ในยามท้อก็มี คนคอยปลอบใจ ให้กำลังใจ คอยเช็คช่องทางอีก เพราะฉะนั้นมันง่ายเหลือเกิน ง่ายเหมือนหายใจเข้าออกอย่างนี้แหละ 5 วันนี้เหลือเพื่อ ถ้าเร
本文探討了在修行中,毅力的重要性與達到涅槃的過程。提到大乘佛教的教師如何在短時間內達成目標,強調精進努力的重要性與期待他人的學習與成長。透過持續努力修行,回報那些期待看到成就的人,並鼓勵修行者追求更高的境界ด้วยความขยันและความพยายาม。
從佛教看心與和平的關係
82
從佛教看心與和平的關係
…),唯有去除這些染污,這個世界才會真正的和平。雖然在這些染汙下所引起的行為,是外在的,為外界所見,但這些染汙的實相只用法身的法眼才能看到。個人靜坐的程度越細膩,越能看到心中,身心或環境剩餘的染汙。這是追求到達法的究竟的最原始的目標,追到法的究竟後,人類就能去除心中所有痛苦的根源。只要還未達到這個目的,人類還是會渾為魔羅的奴隸。魔羅逼使人類想惡,說惡和造惡。魔羅把年老、病痛和死亡等問題嵌入人類的心裡,逼…
在佛教中,心源自貪、噁、癡,這些稱為「三毒」。只有去除這些染污,世界才能真正實現和平。這些染汙的行為雖然外在,但真正的本質只能從法身的法眼中看見。個人的靜坐程度越細膩,越能察覺心中或環境的殘留染汙。追求法的究竟是去除痛苦根源的最基本目標。若未達此目標,人類會成為魔羅的奴隸,受其驅使而生惡念、作惡行。魔羅讓年老、病痛和死亡等問題侵入人心,進而造成人們做出惡業,影響自然環境,最終引發戰爭。故此,徹底打敗…
追寻真理的旅程
29
追寻真理的旅程
他们只专注于对未来和财富的想法、我终于身伴伊,或花时间在其它会令人心的事物上。但差雅朴·苏扬婆那副墨镜后的那双眼睛始终闪耀着坚定的光芒。他斩钉截铁地坚持着找着那些问题的答案,并继续寻找着其它的书籍与许多著名学者的知识。 ■ 答案的火花 有一天,差雅朴·苏扬婆翻阅到一本名为《法身》的书籍。这是一本收集怕司句刹(音译)县北镇寺的蒙克逊尼祖师(法号:洪塔萨罗)的开示所成的书籍,其中有一句特别的
在这个故事中,差雅朴·苏扬婆深爱着对未来和财富的追求,但他更重要的是寻找问题的答案和知识的力量。他发现了一本名为《法身》的书,书中强调修行和获得理解的重要性,指明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他意识到佛陀即是法身,并深刻理解了修行的意义。通过这一探索,他找到了内心…
Journey to Joy
190
Journey to Joy
Here's the extracted text from the image: --- **Journey to Joy** 这算是我的运气,经历这般多层面的生活,包括在专业领域,在医疗科技领域担任执行人员,老师与牧师的职责。在我成为基督教徒之前,曾在泰国的乌汶,由法师广泛地教导,学习佛法。 我重复地见证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种信条到另一种信条;所有的人,
…师,分享了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的交流。交流中提到了一位好医生的职责,以及治本与治标的理念,反映出医学的深刻意义与对生命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在寻求幸福的共同愿望,无论在亚马逊还是华尔街,幸福的追求是普遍的。提供了对心理健康与个人信仰交织下的生活哲学的深刻洞察。
探索人生的平和与幸福
188
探索人生的平和与幸福
…的个人发现与领悟。自远古以来,我们多少少都参与这类世界性的探索。伟大的帝王与匠巧,强势的与弱势的,杰出的与愚蠢的,骄傲的与谦卑的,这些人都在寻找和平,真正的和平。 在美国其宪法本身保证「生存、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利」,保证寻找幸福的权利,不一定保证让它产生。只有内在的和平,每个人从静坐、能够、保持、将快乐向外传播。我是在纽约市出生的意¯美¯国人,一名
在回顾人生时,我承认自己尚未经历所有的人事物,也不认为自己完全了解人生。在这些冒险旅程中,我寻求最终的地点与答案,发现一些曾经认为无法证得的事物。从古至今,各种人物都在追寻真正的和平。美国宪法保障寻找幸福的权利,但内心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源泉。
หน้า11
14
修行的精益求精也无止追求。 愿奶奶这轮明月,永远照耀我们的心空,为我 们驱逐黑暗,伴我们在修行路上不断前行......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奶奶的无上敬意!并与各位同修分享和共勉! 合十祝福! 童俊 2008年3月22日
追尋佛法的心靈旅程
26
追尋佛法的心靈旅程
…親她的願 望時,母親心痛地哭了。她捨不得讓女兒在 外受苦,只希望女兒如一般人一樣地,組織 一個家庭,結婚生子。她認為「箏」如果能留 下來,會比較開心。但「箏」知道,學習佛法 是不是再等待了。有人爭論說追求心靈上的滿 足,可等到年老再說,但「箏」卻認為何
這段文字講述了一位年輕女生在追尋佛法的路上,面對母親的反對與內心的掙扎。她在與母親的告別中透露了自己對學習佛法的強烈渴望,並為自己和家人做出了犧牲。即使母親希望她能組織家庭,結婚生子,這位女生依舊堅持追求心靈的滿足。故事強調了個人成長、家庭期望與自我實現之間的矛盾。
老奶奶的靜坐故事
204
老奶奶的靜坐故事
獨 一 無 二 腿靜坐。這時,她提醒年輕人:「身為年輕人,你們不瞭解癱瘓和手腕疼痛的感受。但年紀老了你就會知道,當我年輕的時候,早上能靜坐六小時,晚上也能靜坐六小時。趁年輕的時候,做你們該做的事。因為你可能在年老時,無法再做了。」當年事已高,色身衰弱時,管老奶奶開始改變靜坐的坐姿,從盤腿改為蹲下。不過,儘管她的坐姿已經改變,但她的內觀仍然保持清楚。 雖然色身的衰弱是無法避免的,但奶奶從不讓它成為淨
…述了一位老奶奶的靜坐經歷。她提醒年輕人珍惜靜坐的時間,並分享了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坐姿的智慧。儘管身體日漸衰弱,她仍堅持靜坐,即使需要躺著也不妨礙心靈的修行。老奶奶維持著定期接見訪客的日程,展現出她不斷追求內心平靜與智慧的態度。經驗告訴我們,無論年紀如何,我們都能透過靜坐來清淨心靈,回想所修的功德,並保持對生命的熱忱。此文獻給所有重視靜坐的朋友。
蓉的修行之路
27
蓉的修行之路
獨一無二 事情,應該趁年輕的時候積極地去完成。通常孩子都會屈服於母親的眼淚,但「蓉」的信念卻是那麼的堅定不移。 她早就下定決心,要到北堤寺去跟隨祖師學習「法身法門」了。雖然她很敬愛母親,但在求取佛法與安慰母親之間已做了抉擇。她永遠都感恩母親,但自己對尋找父祈求寬恕的願望,是絕對不會動搖的。 母親終於還是給了「蓉」泣託,雖然「蓉」不是很需要,但應想到母親的感受,她接受了母親的善意。她就那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名叫「蓉」的女孩,她在年輕時期選擇追求佛法,堅定不移地希望能在北堤寺跟隨祖師學習「法身法門」。儘管面對母親的眼淚和擔憂,蓉最終決定放下對母親的依戀,向著修行的道路邁進。對於即將面對的挑戰和未完成心願可能造成的後果,她心中充滿不安,但她依然…
靜坐與寺院內的修行規範
194
靜坐與寺院內的修行規範
…!。』 如有人在靜坐中睡著,參老奶奶會說: 「應避免在靜坐時睡著。如我感到想睡,就會 用水洗臉。在睡意消失之後,再回來靜坐。 那些在靜坐時睡著的人,是不能證得內在的 經驗。」 參老奶奶對寺院內男女間的追求或男女 關係的要求特別嚴厲。曾有一次,她在持 巡視寺院時(當時還沒有在家或住在寺院 裏),看到一對年輕工會伴,正在彼此互 弄泥土,之後又用樹枝互相對戲。參老奶 馬上告訴主持大師:「不要讓他們這樣嬉 戲…
…調保持專注的重要性。此外,參老奶奶對寺院內男女互動的態度十分嚴格,認為不當行為會影響寺內氛圍,提倡保持純淨的修行環境。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寺院,對於凡間的修行者亦具啟示。所有有心修行的人應注意自我修練,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覺悟。
หน้า16
27
“如果我追求世俗兴趣,我要达到最高的目标;如果我寻求宗教兴趣,我想要达到最究竟之法和把佛教弘扬到全世界。” 谁会想到这位年轻人的梦想竟会成真?而今他已成为一所令人敬仰的佛教寺院的住持,并通过静坐,将和平之日般…
Journey to Joy - 初技巧
108
Journey to Joy - 初技巧
Journey to Joy 初技巧 首次学习法身静坐法, 我是以单盘或者侧坐的姿势, 在地上一片十厘米厚的圆垫上坐着。我的腰挺直, 轻松地闭上眼睛, 开始呼吸, 更深更缓慢。首先, 我专注于放松我全身的肌肉。之后, 我尝试观察想一个清澈光亮的物品, 例如,水晶球, 犹如尾指尖般小, 让自己进入自己的体内。我在心上感到一种温暖与兴奋的感觉, 但我没看到任何水晶球或亮光。 我感到失望。这些日子
…者首次学习法身静坐法的经验。作者以单盘或侧坐的姿势在圆垫上静坐,开始注重呼吸与放松。尽管初期感到失望与疼痛,但逐渐意识到放松与幸福的重要性。在泰北清迈的七天静坐营中,作者体会到身心的放松与幸福感,而非追求视觉上的光亮或水晶球。
หน้า18
63
坐时,学习变轻松,如同拥有一艘清净与宽敞的船,能好好准备接受新的知识。 心灵维他命 静坐除了在学习上带来好处外,在追求事业上,也能获得平衡。工作对我们产生了莫大的压力与忧虑,导致健康情况不佳。让你每天感到痛苦的工作,违背了在世间正确过生活的原则。 我们除了该在专业上找到满足感。我们也该在回家后感到满意,而不是筋疲力…
獨一無二的靜坐修行
80
獨一無二的靜坐修行
獨一無二 彈投擲在曼谷,當時只由祖師和深修圍才瞭解個中的原因。 第二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國家的安全不再受到威脅。但「盾」對靜坐的熱忱,仍然沒有減弱,繼續努力地修行靜坐。她以精準的內在知識,鑽研瞭解善、惡、不善不惡的現象,“善”與“惡”彼此間存在著的矛盾,以及其對今日人類社會的影響。她的心越來越敏銳,足以對付魔羅。她知道心中的染汗是來自魔羅在作怪,所以拋棄一切的雜念,只在靜坐上下功夫,穩步前進,直
…作者強調了魔羅作為痛苦源頭的觀點,並描述了修行的必要性與挑戰,以穩步向法的究竟邁進。文中提到的“盾”及其徒弟之間的對話,進一步闡明了靜坐的重要性。可見,靜坐不只是修行,而是一場心靈的鬥爭,與魔羅抗衡,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
蒙古贴羊尼祖师的启示
43
蒙古贴羊尼祖师的启示
42 蒙古贴羊尼祖师 那天的午餐特别美味!不仅是食物的滋味,还拣换着佛法的法味,使得内心忐忑凉爽爽!他一面用餐,而内心却忍不住往身体的中央看去…… 嘿!还看得到……哦!……这真奇怪! 睁着眼睛一样看得这么清楚!在我静坐的经验里从没见过这样的大光明,实在找不到其它光明能与这光明相比,即使是太阳光也还差得太远,有如萤火虫的微明,遇到灯火的强光一样! 满怀的法喜使湛塔萨罗比丘忍不住一边吃、
…文章探讨了用餐时的快乐与内心的宁静,渊源于佛陀的教导。主人公在用餐中体验到超越太阳光的光明,并回忆起从静心中获得的快乐。法师面对美食与佛法,倍感欢喜。通过静心,心灵宁静带来了无法比拟的幸福感,提醒人们追求更深层次的法喜。更多内容请访问 dm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