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หน้า1
67
58. 法之修行 目前我們所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因為是往澁盤之道果, 我們在尋找澁盤之道, 沒有其他功德會比使心靜止而看到一陣光明更高尚, 因爲此光明即是往澁盤的初道。 81年3月30日(佛曆2535年3月30日) 當不知要看哪本書。66
詹師父的慈悲與靜坐教導
98
詹師父的慈悲與靜坐教導
伴代尊師的執著 —— 我們所吸收,這就是「詹師父」教導那些向她學習靜坐的人方法。 「詹師父」具有其獨特的弘揚佛法的方式。那些因生命有危險或健康問題而來找「詹師父」的人,一定能得到她的幫助,減輕痛苦。這些人當中,有些是在孩子或孫子被醫院資遣無藥可醫,才來找「詹師父」幫忙;有些是來請「詹師父」幫忙尋找失蹤了的人;另外一些人是想回向功德給生了親眷。無論是什麼原因,「詹師父」總是確保來找她幫忙的人,在回家
…心對待每一位求助者,無論他們的態度如何,都以佛法的知識協助他們解決問題。詹師父甚至會穿梭天地,跨越生死界限,為了確保每位求助者都能學到靜坐的技巧,回家後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與解脫。無論何時,她的教導都充滿光明和希望,成為許多人心靈的寄託。
หน้า3
64
生命 200% 「世間方面」, 要到达目的地,必须快, 而「佛法方面」要静止, 两者的方法可以结合,即是: 外在活动;内在静止。 我们要有原则: 到哪里都要看到内部透明、 清澈、光明之佛像。 要想、要说、要做、 要读、要写,或要做任何事情时, 内部还是要保持透明清澈, 如此称为: 两者一齐运作,事情成功, 这是「生命200%」。 佛历2539年5月23日
หน้า4
25
证法身,而生起的智慧, 是有趣的智慧, 越得知,越清净; 越得知,越光明; 越得知,越清醒; 越得知,越舒畅; 越得知,越欢乐; 越得知,越开心; 越得知,心越有力; 此智慧与世间的智慧不同, 世间的智慧: 越得知,越迷乱; 越得知,越黑暗; 越得知,越复杂。 佛历253…
หน้า5
118
五、內心願出的任何影像,都移來放置於身體的中心點,如果影像消失,亦不需尋找,繼續默念佛號,護持寧靜的心情,心止歇安住之後,光明自然會再顯現出來。 修習止觀釋定之益處 (一)個人方面 甲)心理方面 改善心理品質:真善美之心靈,明朗、淨潔、純真、穩定、沈著、輕爽之心境,增進智慧及記憶力。 提高心理能力:思慮敏捷正確、唯善而念…
ธรรมหารา: วาสนาวิชาการทางพระพุทธศาสนา ปีที่ 5 ฉบับที่ 2
31
ธรรมหารา: วาสนาวิชาการทางพระพุทธศาสนา ปีที่ 5 ฉบับที่ 2
…ีบกั้วเพื่อป่าวประกาศขายบิม - no.387¹ (Sucjātaka) - พุทธจิตสังคะ (佛本行集經) akakkasamapharusam 不澹滑澤鐵,光明洗清淨, ขรชฎา ม supāsiyaṁ, 巧人所造作,誰人買此針。 sukhumaṁ tikhīnggaṁ ca (T3: 713a²⁷-²⁸) [เข็ม] ที่ไม่ขูดขะ เร…
บทความนี้นำเสนอเกี่ยวกับคาถาของช่างเหล็กที่มีความสำคัญในพระพุทธศาสนา โดยเน้นถึงคาถาที่ใช้ในการประกาศขายบิมและคำอธิษฐานที่มีคุณค่าสำหรับช่าง คาถาเหล่านี้ไม่เพียงแต่แสดงถึงศิลปะการทำงาน แต่ยังสะท้อนถึงค
内心与身体的平静之道
42
内心与身体的平静之道
过得很慢,身体也慢慢地感觉麻痹与酸痛。直到后来,感觉全身的肌肉紧紧地扭在一起,每一块骨头好像要爆裂似的疼痛!他的心情开始焦虑不安: 吼!以前从来没有坐得这么难受!为什么才许诺言:没听到鼓声就不离座,却会造成身心如此焦虑不安呢?和以前静坐的情况大不相同,从未如此痛苦过,何时鼓声才会响呢? 愈想心愈不安、动摇不定,有好几次几乎要离座起身了!但是,既然有诺言在先,绝不能就此放弃。初时,由于身体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身体不适后,个体深感焦虑和不安,尽管承诺不轻言放弃,内心却因身体的疼痛而动摇。然而,最终通过调整心态,放下对身体状态的执着,个体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见到了清净的内心光明,最终享受到了内心的安适与快乐。这个过程强调了在面对身体苦痛时,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相关内容可访问dmc.tv。
佛教法身的真义
112
佛教法身的真义
…nam Dhammakayo iti pi……谛听!瓦耶塔,所谓的法身乃是如来的真实名称……。”由这段经文与《哀卡力经》8的经文相互印证,我们可以了解佛陀所示:”见法者即见如来。“意思是说:得到佛法的光明,能够见到法身的人,可以说是见到真正的如来。更简单地说,见法身就是见如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哇卡佛陀如此说的原因是:凡夫肉眼所见到的,只是佛陀的外表——出家后的慈悲多太子——一个会败坏腐烂的肉身…
本文引用佛教经典中的经文,探讨法身与如来的关系。佛陀指出,见法者即见如来,强调真正的如来并非肉眼可见的外表,而是内在的法身。要验证这一点,需要通过修行,运心怡到位,才能以法眼见到法身。此公案深奥,真正修行者能够轻松理解其深意。更多内容请访问dmc.tv。
靜坐指導
66
靜坐指導
…民停止彼此的剝削和傷害;讓人們的心從黑暗中得到解放,成為富於愛心和同情心的人。 從靜坐中獲得的純善是一種能量,它變為純善的力量無聲地滲透在空氣中。它能抹去我們內心的瑕疵,驅散內心的黑暗,使一切都變得光明。讓我們正確地處理生活,以善心營造幸福,以善心改變世界,締造真正的世界和平。
靜坐指導的過程中,用心中的水晶球擴大愛與祝福,連結一切有情眾生。透過傳遞純善的能量,化解內心的黑暗,讓幸福常駐,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繁榮。本段文字強調心靈的連結能為世人帶來幸福,並希望人人都能投入善良的事業,實現和平的理想。
獨一無二的指導與佛法實踐
125
獨一無二的指導與佛法實踐
獨一無二 類的問題,影響佛法實踐之家,先驅者的團結與名譽。 她經常對弟子說:「請把我當成家長, 不要對我隱瞞任何秘密。如果你有問題就坦白地告诉我,我一定能幫你。你們的父母只能瞭解那些對你們今世有好處的事情,而我卻能洞悉你們未來世的事情,我要對你們的未來負責。我怕你們會犯錯,往生後墮落地獄,那我們將無法再見面了,你們不只錯失看到北鬥寺祖師的機會,而且也會失去學習、法身法門的機會。這些都是
…重要。她以家長的身份鼓勵弟子坦白自己的問題,並承諾將幫助他們。透過坦誠的交流,弟子們不再隱瞞自己的錯誤,紛紛向她請教,尋求指引。她的教導涉及到今世的行為後果與未來世的影響,強調了修行過程中心靈的純淨與光明的重要性。只有讓心靈保持純潔,才能在佛法的學習中獲得真正的深度與啟發。
หน้า11
73
63.真正的事務 我們的生命, 誕生是為了作真正的事務,稱之為:任務。 所謂,真正的事務,即是:修止定, 要克服煩惱,除盡煩惱, 即是止息所有的煩惱。 當心光明,無明會消失, 真正的知識、真正的幸福會顯現, 我們誕生是為了進行這個任務。 91 年 8 月 11 日(佛曆 2545 年 8 月 11 日) 當不知道要看哪本書。72
蒙昆贴年尼祖师的修行之旅
35
蒙昆贴年尼祖师的修行之旅
34 蒙昆贴年尼祖师 上面所提出的这几位法师,在修行佛法方面都很有成就,是德高望重、精通经藏、持戒清净,威仪严谨的大德比丘,追随他们学习的弟子众多。湛塔萨罗比丘——也就是后来帕司能县槐寺住持,一一去追随这些大德参究学习,直到穷尽他们的所知所能。 「接下来还有吗?」每一次当他精进修行,领悟并达到该禅法的最高境界时,他总是提出这个问题。然而,每次都得到类似的回答: 「没有了!你已经学完我久经努力
…次达到更高的境界,他都谦虚地询问是否还有更多要学习的,得到的回答总是他的学习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并被鼓励去指导其他门徒。尽管他的能力得到认可,他仍感到不足,继续追寻更深的修行。他在禅定中领悟到清澈的光明,获得了大德法师的印证与推举,但选择后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修为,以便更好地教导他人。通过这段经历,展示了佛教修行者对不断追求智慧和真理的执着态度。
หน้า13
54
例 如: 地 獄、 天堂、 濕 盤 就會 浪 漣、 會明亮、 清 晴 如我們 打破夜之黑暗 使太陽的光明給世間光亮 就是這樣, 這麼容易 88 年 5 月 30 日 (佛曆 2542 年 5 月 30 日) 53. 當不知道要看哪本書
身心放松与内在平静的冥想
213
身心放松与内在平静的冥想
清新、纯净、光明。清除心里所有的念头,有如只有你一个人在一个 清新、空旷、充满自由与和平的地方;想象你的身体是清净与真实的, 你可能会觉得身体很轻盈,犹如你周围的环境合而为一。 然后引导你的心放在身体中心点,就在…
本节内容强调通过冥想让身心达到放松与平静。想象置身于一个清新、空旷、自由的地方,心思集中于身体中心,保持轻松与放松。同时,可以借助想象一颗清澈的水晶球,帮助心灵的净化与离苦。建议默念佛号,如“三玛阿罗汉”,以增强冥想效果。最终目标是实现心灵的静止与宁静。适合需要放松的读者。了解更多内容可访问 dmc.tv。
蒙古贴羊尼祖师的启示
43
蒙古贴羊尼祖师的启示
…物的滋味,还拣换着佛法的法味,使得内心忐忑凉爽爽!他一面用餐,而内心却忍不住往身体的中央看去…… 嘿!还看得到……哦!……这真奇怪! 睁着眼睛一样看得这么清楚!在我静坐的经验里从没见过这样的大光明,实在找不到其它光明能与这光明相比,即使是太阳光也还差得太远,有如萤火虫的微明,遇到灯火的强光一样! 满怀的法喜使湛塔萨罗比丘忍不住一边吃、一边面带微笑。同时也使他想起佛陀所开示过的一句话: …
这篇文章探讨了用餐时的快乐与内心的宁静,渊源于佛陀的教导。主人公在用餐中体验到超越太阳光的光明,并回忆起从静心中获得的快乐。法师面对美食与佛法,倍感欢喜。通过静心,心灵宁静带来了无法比拟的幸福感,提醒人们追求更深层次的法喜。更多内容请访问 dmc.tv。
对诽谤的思考与真实的追求
110
对诽谤的思考与真实的追求
…击乃是因为不了解所谓的法身,存 在哪里?指的是谁?他们竟然无知地来批评我这个心修 行的人,然后佛教的真理哪里是他们的无知所能抹杀的? 即使被他们抹杀,也只是暂时的。不久佛教的摩尼宝珠就 会散发出正法的光明,让有智慧的人都能亲眼目睹。他们
在这段文字中,柏蒙昆贴牟尼祖师展现了他面对外界批评的自信,强调真实与智慧的重要性。他认为,诽谤源于无知,坚信真实的存在。他认为,只有当人们接触到真正的法身,才能理解其深义。批评者的声音无法抹杀佛教的真理,因为真正的智慧会显现出佛法的光辉,说明对法身的误解并不足以减弱其存在的力量。这些观点在对话中体现出对自我修行的坚持与对佛教教义的信仰。
探索死亡后的神秘世界
3
探索死亡后的神秘世界
…大老师」解答。今世感到的乐果和苦果是因为前世造了什么业,今世所造善与恶的业对来世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从开播至今天,八年来总共有一千一百多各案例研究,在世上任何一个地方,均无法听得到。他们将为我们指引光明,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失误,让我们更有行善的信心,也让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更坚信更肯定佛教的因果业报的法则了。让初学者对因果报应更加了解,同时会产生羞愧之心,言行举止小心翼翼,不…
这段文字探讨了人类死亡后的去向和因果法则的深刻含义。2500多年前,佛教的出现揭示了生死轮回的真相,人们在死后根据善业与恶业的回报体验快乐与痛苦。在「梦中梦幼稚园」的案例研究中,学生们通过自身及亲人的经历探索生命的意义,明白今世的果实与前世的业相互联系。自节目开播以来,分享了超过1100例案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因果法则,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行善积德,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了解这些理念,能让初学
หน้า18
137
…之不理。师父说,寻找和平的方法,就是:"个人的事情可以放下,但佛教的事务不可以搁下。" 这正是出家人与在家人团结如天空中唯一的太阳之时,只有如此团结,佛教才不会走于消亡,并确保佛教能继续为世界人类带来光明。 津波海啸事件 泰南津波海啸事件中,万人难难。帕拉瓦那威法师率领法身基金会,为灾民帮助所需品,并担任起泰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 NGOs)之间协调员,2005年(佛历2548年)1月5日前吉岛及20…
หน้า19
183
…们内在所感受到的和平与快乐都是相同的。认识取代困惑与误解。当我们都证得法身,环境与人的腐败会终止。真正的和平与宁静会是真实的。从静坐,我们学到了生命的真谛,这知识鼓励那些有爱与善意的人们在他们心中绽放光明。我们之前的世代所梦想获得的快乐与和平,会实现。
人生的反思与静坐的启蒙
144
人生的反思与静坐的启蒙
我一直都知道人生并非只有那表相的存在。 我在八岁时,失去了父亲。这是我第一次体会死亡,影响我非常深远。 我强烈地感觉,若人生仅是那么短的时间,为何要用剩余的时光,来质疑在世上生存的目的。 当我二十多岁时,了解到在我自小信仰的宗教里,存在着许多无法回答的问题。那时我也染上了一些偏激的坏习惯,喝酒、抽烟、涉及所有我能接触到的毒品。可是莫名奇妙的,在我那糜烂的人生时刻,一个朋友介绍我静坐,在当时那对我
…的疑惑和生活习惯的堕落而迷失,但一个朋友的介绍让他接触到静坐,改变了他的生活。静坐让作者在短时间内体验到了深刻的内心平静与时间感的延续,使他反思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目的。静坐成为了他在动荡生活中的救赎与光明。无论是对父类的失去还是对生活迷茫的挑战,他都逐渐在静坐中找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