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法胜师父与法身寺的故事
250
法胜师父与法身寺的故事
…」。 下一年,詹老奶奶师父和法胜师父,与一群亲近的跟随者,在泰国的控三(音译) 附属区,控叻(音译)区,巴统他尼府的地区兴建一处修行中心,那现在发展为现今美丽清净的法身寺,寺众共有数千位,包括比丘、沙弥与在家众。那里每逢大法会,会有好几十万人参加,經常在寺院里进行静坐的活动。 法胜师父以奉献自己的方式修行,教导静坐、学习佛法,以个人内在和平促进世界和平,尤其是为了证得法身——他说,那是每个人都能证…
法胜师父于1969年在曼谷卡瑪莎大学毕业后,成为帕司作刹北槟寺的比丘,并获法号「法胜」。第二年,他与詹老奶奶师父及一群追随者在控三地区建立修行中心,现已成为法身寺,吸引数千位比丘、沙弥与在家众。法胜师父倡导静坐与佛法学习,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内在本性的觉醒,无论种族、宗教或性别。他的法教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每次大法会都有数十万人参加。
หน้า2
22
将会做到最好 要有效地利用生命的时间, 今天是我们的日子,而明天不一定是。 所以将今天做到最好, 要当个圆满的比丘、沙弥、优婆塞、优婆夷。 要如此想:若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我们会如何准备身心以迎接下一世。 如此想,会让我们不放纵, 以及增加行善的心力。 佛历2540年10月14日
หน้า3
111
…而住,我们还是出家人,所以必须有出家人的「想」、「说」及「行」,要养成习惯。 虽然我们没有开口说话,但是我们的行为,举止或是语言,能使旁观者有所在启发,生起虔诚的信仰。 如阿育王从小洞口,看到尼空沙弥,虽然沙弥没有开口说话,但因看见而敬仰沙门的警觉,使阿育王产生巨大的改革。 佛历2539年11月25日
หน้า4
112
橘黄布披身 早晨醒起, 看见披身的橘黄色, 比丘与沙弥的精神, 就时刻穿在我们身心了。 佛历2541年7月9日
หน้า5
114
伟大之理想 任何一个人在剃度披上袈裟后, 想真正之比丘沙弥。 师父说: 都必须比要当管理世界之转轮圣王, 拥有更伟大的理想。 佛历2541年7月9日
หน้า6
118
报恩 父母亲的真正愿意,即是: 沙弥儿子得到在佛教出家的「功德」。 因为此功德, 生生世世,会让他们得到快乐, 一直到法的究竟。 所以,我们向他们报恩的方法,即是: 依佛陀所教导的方法, 以及我们以沙门身分专心修功德。 这是沙弥儿子报答…
法身寺的建立與信仰
3
法身寺的建立與信仰
…喜,歷 歷艱辛困難,終得果實。當每棵樹苗種到土里,基礎打入地里的時候,佛法也 在同一時間利人們的心中。在法身寺建立的每一樣樣面,每一座建築、每一場功德 法會、每一件好事,都是個人的功勞,是個人的功勞。沙弥布施信仰的功勞。你众志 成城,團結合作,一次又一次地渡過大小小的暴風雨。法身團隊堅定的信仰, 克勤克儉,恐懼耐艱,建寺的夢想,成為眼前如此美的景景。 导 师 法身寺的起源來自于兩位导 师的偉大意願,…
建寺院之初,倩老奶奶以3200泰銖開始她的寺院夢想,強調無價的道德品行遠比金錢重要。法身寺遵循「建我優良寺院,培養優秀僧人,培育善人之人」宗旨,在艱辛中建立。每一項功德都來自信仰與合作。寺院的成功展現出信仰的力量及團結的成果,旨在將佛法傳播至每個人的心中,締造真正的和平。
各国佛教交流活动
35
各国佛教交流活动
各国交流活动 尼泊尔 为了将佛陀的佛法传播至每个人的心中,让世界实现永久的和平,于2011年11月10日至28日, 在蓝毗尼举行1121次沙弥制度出家活动,以此传扬伟大的佛陀。参与法会的信众中,他们来自尼泊尔以及泰国,一同参与授戒仪式,功德无量,法喜充满。 孟加拉国 2010年5月7日,在孟加拉国的古大港举办100年身发仪式。各寺院及宗教…
文章概述了在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举行的重要佛教活动。2011年11月,尼泊尔在蓝毗尼举行了1121次沙弥制度出家活动,参与者包括来自尼泊尔和泰国的信徒,旨在传播佛陀的教义,实现世界和平。孟加拉国则举办了100年身发仪式和“世界和平祈福会”,并在2011年6月进行优婆夷授戒与教学活动,促进了佛教信仰者的交…
法身静坐与幼稚园的学习氛围
28
法身静坐与幼稚园的学习氛围
习有关法身静坐法的知识,同时对供养僧团 四事的人们表示感激。这些比丘与沙弥僧团 的四事供养,能提供体力与活力,让他们学 习佛法,维护佛陀留下来的戒律。 《梦中梦幼稚园》节目让学习的气氛 更愉快。在早期,学生们是以电话参与这所 幼稚园。他们拿起电话,高兴地聆听有关生 命的真…
本内容探讨了法身静坐法及其对僧团的供养方式,强调了这些供养如何为比丘与沙弥提供活力以学习佛法。此外,《梦中梦幼稚园》节目引入早期电话学习及后来的网络传播,为学生创造了愉快的学习环境。各年龄学生在供养和静坐中的互动,促进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转变。成功的学生故事也鼓舞了其他人,使…
หน้า10
57
…众持续增加,而且每个人必须遵守自己的戒律与威仪,这也是怕蒙贴牛尼祖师维护团体和谐的凭借。 任何人如果违反纪律或威仪欠佳,第一次、第二次怕蒙贴牛尼祖师会警告他们,如果第三次再犯,就会处罚他们。若犯规者是沙弥,怕蒙贴牛尼祖师会命令纵察法师打他们屁股,或罚他们打扫佛寺、劈柴烧水。经过这样的惩罚后,若仍不悔改者,会被逐出佛门。怕蒙贴牛尼祖师说: ※须如此做,否则他时间只是浪费在劝告涉及中,而不能用在教导静坐的…
หน้า11
60
即使每半个月剃头这件事,怕蒙昆贴年尼祖师也要要求比丘、沙弥及八戒女在同一天剃头,如果有人异于大众,怕蒙昆贴年尼祖师会训诚道: 连头都不能团结一致,心怎么能团结一致呢? 他常引用佛经上“Huangyan离群”的寓言为例证明大众,希望弟子们能够团结一致,不要…
知足节约的重要性
63
知足节约的重要性
蒙昆贴年尼祖师 62 知足节约 怕蒙昆贴年尼祖师教导比丘,沙弥少欲知足,要满意于既得的供养,不要多求无厌,乃至造成施主为难。他比喻说: 就像驯服易养的象与马,主人给它什么。 它就吃什么:给青草也吃、给干草也吃、给米糖也吃、给熟饭也吃、给干饭也吃……从来不…
蒙昆贴年尼祖师教导比丘和沙弥要知足常乐,接受施主的供养,保持简单生活。比喻驯服的象与马,强调不挑食与浪费的重要性。他还提醒在家弟子要节俭,善用资金,透彻了解金钱对家庭的意义。通过学习知足,延续佛法的智慧,更让家庭和睦,生活美好。
北槟寺的修行与挑战
65
北槟寺的修行与挑战
64 蒙昆贴牛尼祖师 僧 谷 教 育 每天傍晚是柏蒙昆贴牛尼祖师给予比丘、沙弥、男居士、女居士训练的时间,有时他训练比丘上台说法,有时让比丘举办佛法上的辩论,柏蒙昆贴牛尼祖师亲自安排雨季安居期间的说法时间表……北槟寺的僧团已逐渐迈向正确如法的修行阶段,佛陀正法的光明开始在这里照…
每天傍晚,柏蒙昆贴牛尼祖师为比丘和居士提供训练,安排说法和辩论,促进僧团的修行与信仰。然而,附近孩子们的捣乱行为影响了僧众的生活,成为一个隐忧。师父观察到这些孩子缺乏教育,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社会。北槟寺在推动佛法的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可在dmc.tv了解更多。
蒙昆贴年尼祖师与北燎寺的修行与教理
67
蒙昆贴年尼祖师与北燎寺的修行与教理
…当的代价。 怕蒙昆贴年尼祖师就任后不久,即费资二百五十万锭,建造一座长达六十公尺,宽十一公尺的三层大楼。一、二楼作为巴利经典的研究学院,三楼是教导大众静坐修行的场地。這座大楼能同时提供给一千位比丘、沙弥使用——包括北燎寺的僧人与来自其它佛寺的僧人。不久,怕司能具比丘巴利文的考试迁移到北燎寺举行,所有的僧人都能在北燎寺的餐厅享用午餐。
蒙昆贴年尼祖师是一位在教理与修行方面都通达的大师,他强调解门与行门的重要性,鼓励北燎寺的僧人根据自身的倾向来专注于不同的修行方式。虽然不强制修学,但他希望每位僧人都能积极进取。晧在北燎寺研读巴利文的比丘需到其他佛寺求学,经历了许多艰辛。师父不仅花费巨资建造了研究学院与静坐修行的场地,还提升了僧人的学习环境,方便他们更好地修习佛教教理。
北槟寺的历史与传承
68
北槟寺的历史与传承
北槟寺比丘、沙弥的人数迅速增加,由原来的十三人剧增加到一千余人!怕蒙昆贴岑尼祖师从不嫌人多,越多僧人来住,怕蒙昆贴岑尼祖师就越欢喜,这正好符合他说来北槟寺第一晚所发的心愿。北槟寺是全国第一所设有厨房、餐厅的佛寺,寺里…
北槟寺自佛历2459年起,为僧人提供饮食,至今已持续107年。比丘、沙弥人数从13人迅速增至千余人,体现了北槟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怕蒙昆贴岑尼祖师对僧人饮食的供养理念,反映了佛教的信仰与精神,激励着无数弟子践行佛陀的教义。他强调,身体、言语和意念的清净是享有佛陀遗产的基础…
หน้า16
73
72 蒙昆贴牟尼祖师 法务无间 怕昆贴牟尼祖师每天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表,完成每一项任务,虽然任务重大、工作繁忙,但也绝不耽误他指导弟子们静坐的时间。以下是他的作息时间表: ——每天亲自带领比丘、沙弥做早晚课,并示佛法与戒律的要旨。 ——每逢星期天与佛日,他会在大雄宝殿为僧俗大众说法。 ——每天都要监督并指导两组深修弟子的静坐修行。 ——每星期四下午二点钟,他都在讲经堂指导四众弟子静坐修行。 ——…
蒙昆贴牛尼祖师的智慧与财富
85
蒙昆贴牛尼祖师的智慧与财富
…,他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那一天,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竟然向怕蒙昆贴牛尼祖师要求说: 「师父。来给我两个数字,以便解除我的贫困困境!」 说也奇怪,怕蒙昆贴牛尼祖师听完后一句话也没说,便转向沙弥,叫沙弥拿纸张和铅笔来。他老人家在纸上写了几个字之后,将纸折叠好并放进信封里,封贴起来,然后才递给这位居士。这位居士伸手要接的时候,怕蒙昆贴牛尼祖师却突然把手缩回去,慎重地告诉这位居士说: 你要记住…
本章节描述了一个在家弟子寻求财富与智慧的故事。他向蒙昆贴牛尼祖师请求获得解除贫困的数字,师父给他写下了重要的信息,承诺将带来生生世世的富有。然而,这一切并非没有条件,弟子需要理解和践行其中的智慧。透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领悟到真正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更是内心的修行与觉悟。更多的教义和启示可以通过dmc.tv进行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