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冥想與正念修行
114
冥想與正念修行
‹一› 先頂禮佛、法、僧三寶,然後跪在佛像前,受持五戒<或八戒,隨個人發心〉,並真地持守戒條。 ‹二› 收攝意念,回想這一生當中,自己所做過的功德善行,讓心情愉快舒暢。任何做了、看了、聽了、或回想了會造成心情不安…
本內容探討如何在冥想過程中保持正念,藉由五戒的持守與良好心態的建立,帶來內心的平靜與安寧。首先,透過禮敬佛法僧三寶,進行五戒或八戒的誓願,並在靜坐中保持正念,釐清自己的善行。其次,想像水晶球作為冥想的目標,營造愉悅的心情,並結合默念佛號以穩定心神。這些方法旨在提升內在的穩定與清晰。
หน้า2
5
目錄 頂禮的儀式 6 早課 8 資具取用前的省思 15 四物素與身不淨的省思 16 早課(巴利羅馬拼音) 18 晚課 24 四資具取用後的省思 32 晚課(巴利羅馬拼音) 34 …
หน้า3
7
頂禮的儀式 (圖1) 男妻準備跪拜的姿勢。 (圖2) 首先男妻跪下,將重心放在膝蓋上,然后端坐在後腳跟上。身體放鬆,雙手合十,以大約四十五度的姿勢,擺放在胸前的正中,背部與頭部都要保持挺直。 (圖3) …
หน้า4
8
…正中,背部與頭部要保持挺直。 接下來,將頭部稍微向前傾,然後舉起雙掌,以拂指碰眉心。 接著向前拜下,然后慢慢地將雙手移開,大約有一個手掌的寬度。掌 心仍然向下,使手肘碰膝蓋,前額碰地面與雙掌。 頂禮三拜時,先作預備式,如圖1中的動作,按照圖2、3、4的動作,以序重復三次作頂禮下拜的儀式,結束動作,依圖2、3、2的次序來完成。 1 ---2 3 4---2 3 4---2 3 4---2 3 2
หน้า5
9
…的大阿羅漢;世尊已普遍解說的法;世尊之追隨者,喜修弥陀的僧伽,跟隨佛句證悟,我們禮敬供養甚尊、佛法及僧伽,我請求世尊,雖然是樂久,仍慈悲接受我們的禮敬供奉,為了我們的利益,為了我們永遠的安樂。 二、頂禮三寶 阿拉佉 三嗯三菩陀 咀卡哇,菩湯 咀咖騰 阿披哇貼咪。 (第一次五體投地叩首) 沙哇卡哇 咀卡哇搭 探摸,探芒 那麼蹣咪。 (第二次五體投地叩首) 屬把底班那 咀卡哇哇 沙哇喔桑握,桑康那 媽咪…
晩課供養與頂禮三寶
25
晩課供養與頂禮三寶
…咦他拉杭 阿唦比參 希 阿披哩差唦嗎, 沙徒 那攢參 咦咖哇屬幾 拉把呢菩喃咦, 把起嘛差那搭努甘把嘛那沙, 以咦 沙噦咦咦 扌卡打班那硬攢參 把底刮哈咦, 安哈囉 梯咖拉當 希搭呀 屬卡呀。 二、頂禮三寶 阿拉杭 三嘛三菩陀 咦咖哇, 菩湯 咦咖哇當 阿披哇貼咪。 (第一次五體投地叩首) 沙哇卡哇 咦卡哇搭 探模, 探芒 那嗎沙咪。 (第二次五體投地叩首) 屬把底班那 咦卡哇咦 沙哇嘎桑搞, …
本篇內容詳細介紹了供養三寶的發聲與意義,並且包含了頂禮的禮儀細節,如五體投地的方式。供養三寶是佛教徒表達敬意及感恩的方式,重申了對佛法僧的崇敬。進行頂禮時,透過具體動作來展示信仰的虔誠,並在過程中求得內心的平靜與祝福,讓信徒感受到與三寶的連結。了解這些儀…
หน้า7
41
星期日儀式專用詞 我現在頂禮 正等正覺佛陀 我依佛陀 相信佛能消除諸苦難 我現在頂禮 佛說的法 我依佛陀 相信法能消除諸疾苦 我現在頂禮 賢德的僧人 我依僧伽 相信僧能消除疾病
星期日儀式專用詞
42
星期日儀式專用詞
星期日儀式專用詞 (巴利語)沙哇卡哇 喀卡哇 搥模,探芒 那嗎沙哇。 世尊已善說之法,我頂禮彼法 (第二次五體投地叩首) (巴利語)屬把底班那 喀卡哇沙哇噢桑揭,桑康那嘛咩。 行善之僧是世尊的僧伽,我頂禮僧衲 (第三次五體投地叩首) (漢塔 馬央 菩塔沙 喀卡哇嗡 不咕喔那嗎嘎明 嚶撩嗎…
這些是星期日儀式中的專用詞和懺悔文,包含多種語言元素,表達了對世尊及僧伽的敬意,並且傳達了行善的重要性。本文所記載的經文和祝願,旨在幫助信徒進行精神上的反思與皈依,並促進心靈的淨化與安定。這些詞句強調了善行的重要性,並引導念誦者進行自我懺悔和祈福。在每次五體投地叩首的儀式中,信眾以 reverence 向佛法及僧伽表達敬意和感謝。
僧祇律與比丘尼的敬法
79
僧祇律與比丘尼的敬法
…no.1428) 1. 比丘尼雖滿百齡。應向新受戒比丘尼迎恭敬作禮。不得待我百齡然後向新受戒比丘作禮。一切比丘尼應向長老中閣年少比丘迎恭敬作禮。 6. 若苾芻尼。雖受圓已經百齡。敬當尊重重合掌迎接恭敬頂禮。此是第六敬法。 8. 比丘尼雖先受具足百齡。故應禮新受大戒比丘。說此八敬法已即說偈言。 1. 若百齡比丘尼見初受戒比丘。當起迎逆問訊禮拜請令坐。此法應尊重恭敬讚讚形壽不應遷。 7. 比丘尼不應在無比…
本文探討僧祇律中對比丘尼的規範與敬法,包括比丘尼在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互動和禮儀。即使比丘尼已年滿百齡,亦應對新受戒的比丘表達敬意,並尊重年長的比丘。文章強調應在安居和教導中尊重比丘僧的重要性。教誡的傳承亦需遵循,不可偏離。這些規範自古以來皆是佛教徒必須遵守的核心部分。詳細介紹了八種敬法及其意義,以及如何在比丘尼之間倡導尊重與恭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