หน้าหนังสือทั้งหมด

真實的戰場
77
真實的戰場
真實的戰場 一幕,北擔寺八戒女英勇的事蹟,以及祂師的神奇事蹟被廣泛、迅速地傳開了。大家都看到了祂師,為了減少血腥事件的發生,與促進國民之間的和睦而作的努力與苦心。 對一般人來說,在戰亂時期,長時間的靜坐是件很困?壓力很大的事情,即使是意志很堅強的人,也會影響健康,但對「膩」來說,戰亂對她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影響。儘管那時候的局勢很混亂、「膩」一點也沒有感到恐懼,對於靜坐探究班從未缺席過;她覺得那是她
…毅力與修行精神。儘管周遭環境充滿不安和恐懼,膩卻能保持心靈的平靜,持續參加靜坐探究班,將此視為深入法身門的大好機會。時局的紛擾與資源的短缺並未影響她的修行,反而讓她更加堅定。透過她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修行者在逆境中從不放棄的信念與勇氣。所有人的努力與祂師的引導,最終促使國民之間的和睦與理解。
佛教法身的真义
112
佛教法身的真义
接着,他引用佛经上的记载来作证明:“在经藏长部的《阿毗达磨经》7中,世尊对瓦耶塔沙弥说:“《Tathagatassa h’etam Vasettha adhivacanam Dhammakayo iti pi……谛听!瓦耶塔,所谓的法身乃是如来的真实名称……。”由这段经文与《哀卡力经》8的经文相互印证,我们可以了解佛陀所示:”见法者即见如来。“意思是说:得到佛法的光明,能够见到法身的人,可以说是见
本文引用佛教经典中的经文,探讨法身与如来的关系。佛陀指出,见法者即见如来,强调真正的如来并非肉眼可见的外表,而是内在的法身。要验证这一点,需要通过修行,运心怡到位,才能以法眼见到法身。此公案深奥,真正修行者能够轻松理解其深意。更多内容请访问dmc.tv。
帕蒙昆贴牟尼祖师——入法身法门发现者
3
帕蒙昆贴牟尼祖师——入法身法门发现者
貢獻者 书号 : ISBN 974-89867-4-8 顾问 : 帕拉差帕哇那威素(法胜法师—法身寺住持) 书名 : 帕蒙昆贴牟尼祖师——入法身法门发现者 译者 : 泰国法身寺弘法处国际关系组 编辑者 : 泰国法身寺华语翻译中心 排版者 : 释法敬 温昌乐 封面设计者 : 释法敬 特别鸣谢 : มูลนิธิคงตะวันฉัตรภาพ Philippe Heng 江静雅 吴东东
本书介绍了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法教智慧,探讨了入法身的法门,及其对当代修行者的启示。此书不仅涵盖了祖师的历史背景与贡献,还提供了深入的法门解析,为读者指引修行的方向。特别鸣谢诸位翻译和设计者的贡献。详情请访问www.dmc.tv。
蒙昆贴年尼祖师的修行之旅
35
蒙昆贴年尼祖师的修行之旅
34 蒙昆贴年尼祖师 上面所提出的这几位法师,在修行佛法方面都很有成就,是德高望重、精通经藏、持戒清净,威仪严谨的大德比丘,追随他们学习的弟子众多。湛塔萨罗比丘——也就是后来帕司能县槐寺住持,一一去追随这些大德参究学习,直到穷尽他们的所知所能。 「接下来还有吗?」每一次当他精进修行,领悟并达到该禅法的最高境界时,他总是提出这个问题。然而,每次都得到类似的回答: 「没有了!你已经学完我久经努力
…指导其他门徒。尽管他的能力得到认可,他仍感到不足,继续追寻更深的修行。他在禅定中领悟到清澈的光明,获得了大德法师的印证与推举,但选择后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修为,以便更好地教导他人。通过这段经历,展示了佛教修行者对不断追求智慧和真理的执着态度。
修行与奉献:面对佛陀的心灵探索
46
修行与奉献:面对佛陀的心灵探索
他开始盘坐在代表无上正等正觉大雄世尊的佛像前精 进修行。面对佛陀慈悲的尊容,他立下了若不见法,宁死 也不起座的大愿: 祈求世尊慈悲,赐予弟子正法的光明。 哪怕只是少许也好。如果弟子所证悟的佛法 能广泛利益佛教与众生的话,就祈求世尊慈 悲加被,使弟子能顺利证悟。弟子自愿作护 卫圣教、镇伏魔军的先锋战士。如果弟子的 证悟将有害于佛教的话,则祈求无需劳驾世 尊。弟子将奉献生命。以报佛恩。 静坐的时候,
本段文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佛像前盘坐修行的情景。他立下大愿,祈求佛陀赐予正法的光明,以造福众生。即使遭遇蚂蚁来袭,他也选择不再害怕,表示出对佛教和自身修行奉献的决心。整个过程展现了深入修行与无畏奉献的精神。在静坐期间,旁边的…
从一个壳到另一个壳的反思
54
从一个壳到另一个壳的反思
惭弱地从一个壳换到另一个壳,只懂得寻求保护的话,那么何必出家?何必来北椹寺? 我来的目的,就是要将佛法与戒津一一奉行,在此居住已久的比丘愿意遵循我的标准与否。悉听尊便,我并不愿干涉任何人,因为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愿遵循的人请发憤悲心,不要阻碍他人遵循的行为。虽然大家可以独立自由,但也必须帮忙维护本寺的声誉、遵守寺规,任何人来住或外出都必须得到我的同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在
…在寻求保护时的自我反思,强调了遵循佛法与戒律的重要性。比丘们被提醒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独立而自由地生活,并一起维护寺庙的声誉。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而是专注于如何尽好自己的职责。在北椹寺的住持表达了对未来修行者的热切期望,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此道场中找到安乐与长住。
从回教徒到信仰佛教的转变
83
从回教徒到信仰佛教的转变
办完姐姐的丧事之后,母亲和妹妹就来顶礼恭昆贴年尼祖师,告诉恭昆贴年尼祖师说:【姐姐临终的时候交代我们拜谢师父,然后又看到身体里面的佛,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恭昆贴年尼祖师回答说:【不是跟你们说了吗?这是乐疾!】恭昆贴年尼祖师继续说:【这是你姐姐最后一世得这种疾,在这一世之前,她得这种疾已经有好几百世,然后从下一世开始,她不会再得这种疾,只会朝向无上实乐的涅槃而去,因为她已经见法身了!】 妹妹从
…释法。恭昆贴年尼祖师揭示姐姐这一世的疾苦,并指出她已见法身,未来将朝向涅槃。妹妹因而坚定了对佛教的信心,开始修行并证法身。母亲也开始信仰佛教,尽管仍留在回教徒的团体中。文中演绎了八圣道对不同民族和宗教修行者的重要性。
佛教正思惟與智慧
25
佛教正思惟與智慧
ilor. Here's the extracted text from the image: --- 請已知已作證出.....復次苦道跡聽已已已修哉。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明日覺。(T2: 103c14-104a2)28 สมยชิ้นพระผูมพระภาคเจ้าตสสกับกิณฑปุงวจคีย์ว่า จักฌ ญาณ วิชชา โพธิ เกิดขึ้นแล้วในย
這段文字講述了佛教教義中的四聖諦,特別強調在未曾聽聞的僧侶教誨中,如何獲得正確的見解與智慧。透過正思惟,人們不僅能理解苦的根源,還能知道如何斷除苦和實現內心的平靜。四聖諦的深入學習有助於修行者在精神上獲得解脫,了解每一種聖諦的意義與實踐方式,是通向智慧的重要途徑。所有的學習都應圍繞著如何在生活中實現這些原則,特別是在面對困難與挑戰的時候,這些見解尤為重要。佛教強調的這些智慧可以提升修行者對…
靜坐與寺院內的修行規範
194
靜坐與寺院內的修行規範
獨一無二 願都能成真。祝你們好運!"此時大家都會 大聲地回應:『善哉!。』 如有人在靜坐中睡著,參老奶奶會說: 「應避免在靜坐時睡著。如我感到想睡,就會 用水洗臉。在睡意消失之後,再回來靜坐。 那些在靜坐時睡著的人,是不能證得內在的 經驗。」 參老奶奶對寺院內男女間的追求或男女 關係的要求特別嚴厲。曾有一次,她在持 巡視寺院時(當時還沒有在家或住在寺院 裏),看到一對年輕工會伴,正在彼此互 弄泥土
本內容講述在靜坐時容易出現的睡意及如何克服,並強調保持專注的重要性。此外,參老奶奶對寺院內男女互動的態度十分嚴格,認為不當行為會影響寺內氛圍,提倡保持純淨的修行環境。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寺院,對於凡間的修行者亦具啟示。所有有心修行的人應注意自我修練,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覺悟。
一代導師的執著
102
一代導師的執著
一代導師的執著 就步上屋頂。這是我親眼看到的,但卻不 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我曾就這件事向無數寺 院的法師請教過,但他們都不能給我一個滿意 的答案。有些人的答案是「可能是這 樣……」,有些說那是我的幻覺。」當時「箴 師父」閉著眼,靜靜地在聆聽。在場的人都在 等待「箴師父」怎麼回答。 「師父!你認為我所看的,到底是什 麼?」那位男士剛問完,「師父」就張開 雙眼,看著他說:「你所看到的是一隻餓 鬼。那只餓
文章描述了一位法師如何回答一位男士關於靈異現象的問題,並引發對死後親人的看法。通過這個故事,揭示了人們面對靈異時的不同態度與理解。正如修行者所說,對於失去的親人,有些人可能因為無知而不願接受事實,卻不知這對他們的靈性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篇內容探討了面對靈異時的心態及成長的重要性。所有的思考最終引導我們重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意義。
娜的预言与恶报
105
娜的预言与恶报
预报业报 有一位名字叫娜的八戒女,是深修工厂中优秀的修行者之一,她的内心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净化程度——乃至能发出神通,令大地震动,她对未来的预言也是奇准无比!有一天她预知自己在晚上七点钟之前,会同时被三条眼镜蛇咬伤。当这项预言公布了之后,在寺里帮助照管的老伯…
故事中,娜是一位优秀的修行者,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她预测自己会被三条眼镜蛇咬伤,提醒他人避免在晚上七点前外出。然而,当她自己在晚上七点走出宿舍时,却被咬伤。经过调查发现,墙上的时钟显示时间并未到七点,娜未能遵守自己的预言,结果导…
佛的教誨(波羅提木叉)
15
佛的教誨(波羅提木叉)
十、佛的教誨(波羅提木叉) (漢塔?嗎央 歐哇他巴底拷卡踏優 咩納嗎 謝) 刊滴 把拉芒 打玻 滴底卡 忍毗卻即忍耐爲至高的磨練, 混啪啪 謬 把拉芒 哇探滴善搭 諸佛都說涅槃爲至高無上的。 那喜把咤啟兜 把魯把咖兜 殺害他者不名爲出家人, 沙嗎諾 侯底 把喇 威耶塔央兜 憎害他者不名爲沙門。 耶當 苦他那 沙灘嘟 是諸佛所教。 沙咀巴 把沙 阿哆啦嘟 諸惡莫作, 股沙臟叔把珊把他 眾
這段文字探討了佛陀的教誨,強調忍耐作為一種高尚的修行,並指出不應該殺害他者或仇恨他人。佛教徒應避免作惡,奉行善行,淨化內心。遵循戒律、節制飲食以及在隱秘之地修行也是佛教所教導的重要內容,這些都助於修行者達到涅槃的境地。這是佛陀對信徒的深刻指導。
心灵与佛像的修行
125
心灵与佛像的修行
蒙昆贴年前祖师124照佛陀的教导,正确无误地贯入佛教的主题,达成目标。把心止歇在佛像的中心,不偏不倚地止歇安住在中心的中心、中心的中心、中心的中心……,不在左、右、前、后、上、下,只在中心、中心的中心、中心的中心……。心不断地深入细致之后,就会看到明亮清晰的佛像,闭上眼睛看得到,睁开眼睛也看得到,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看得很清楚。 若能止歇在如此明亮清晰的佛像之中,即使只是片刻的时间,所生的功
…建寺和研读藏经的善行。凝心止歇在佛像的中心点,能够体验到更殊胜的善行。只需片刻的宁静,即能感受到佛像的扩展和光辉,进而进入更深的修行状态。详细说明了如何进入“中心的中心”,与佛教的核心理念相结合,指导修行者修行念佛三昧。
深入佛教修行的体验
126
深入佛教修行的体验
升两指高处。把心安住在此清净佛像的中心,并忆念佛陀的清净功德:「三玛阿罗汉,三玛阿罗汉,三玛阿罗汉……」如果能证见如此清净明澈的佛身,也就能契入佛教的主旨,达成目标。 澄历天堂、地狱 愈深入佛身中心的中心之时,所见的佛身就愈清净广大。 等到禅定工夫纯熟精练,变化各种光亮也精通无碍了,此时就可以称心如愿地到天堂地狱去游历。能够到地狱去,与地狱的众生把臂握手、问答交谈,真正去接触地狱的众生!或到
本文探讨了通过冥想深入佛教的中心,如何保持心灵的清净,并忆念佛陀的功德。当修行者的禅定技巧得到提高后,他们能够自在地游历天堂与地狱,与众生交流。这种亲身体验六道轮回中的生命联系,帮助修行者更深刻地理解佛教的教义与目标。更多内容可访问dmc.tv。
佛像的珍贵与修行的重要性
130
佛像的珍贵与修行的重要性
沉没的事件也曾发生了,这两起灾难的当事人都幸免于难,平安无事地回到家里。车辙不死、车撞没事的感应已经太多了。 顺便再讲一件坐船翻覆落水不溺的事:这是一个十九岁的孩子,他告诉说法人成:『真是奇怪!师父,我不会游泳,但是却不会淹死。』这个落水不溺的孩子回去告诉他的兄弟姐妹,一时之间,又多出好几位前来接受纪念佛像的人。 忏悔礼敬,关而复得 这尊佛像不是平平凡凡的东西,乃是极为珍贵难得的宝物!我们有
…灾难事件的幸存者,强调在逆境中能够幸存的神秘经历。接着,讲述一个十九岁孩子在翻船事件中的不溺经历,以及这一事件如何吸引更多人前来接受佛像的影响与纪念。佛像被视为极为珍贵的物品,传达了在遇到神圣时刻时,修行者需要重视与恭敬的态度。文中还提到若不履行修行的义务,佛像可能会离去,显示出信仰与修行之间的紧密关系。
ความเพียรและการบรรลุธรรม
184
ความเพียรและการบรรลุธรรม
ก็กลับ ข้อสงสัยก็ยังมีผู้ที่จะตอบคำถาม ก็ยิ่งง่ายเข้าไปอีก ในยามท้อก็มี คนคอยปลอบใจ ให้กำลังใจ คอยเช็คช่องทางอีก เพราะฉะนั้นมันง่ายเหลือเกิน ง่ายเหมือนหายใจเข้าออกอย่างนี้แหละ 5 วันนี้เหลือเพื่อ ถ้าเร
本文探討了在修行中,毅力的重要性與達到涅槃的過程。提到大乘佛教的教師如何在短時間內達成目標,強調精進努力的重要性與期待他人的學習與成長。透過持續努力修行,回報那些期待看到成就的人,並鼓勵修行者追求更高的境界ด้วยความขยันและความพยายาม。
寺規與修行的紀律
158
寺規與修行的紀律
…必會謙虛地 說:「這些日子,我只是個寺院的住客,必須跟 你們一樣,遵守寺規。我需要向住持大師交 對。」 該老奶奶未又「犯寺規」,因為她嚴守紀 律。雖然她是兩位住持的師父,但是,無論她在 跟年輕的法師或修行者說話時,總會雙手合 十,表示尊敬。當她遇到寺眾,她也會先向他們 164
本文探討法身寺的紀律和規則,強調修行者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如禁止擅男女關係和算命、衣著端莊、不喧嘩等。創辦人藉由自身的行為詮釋了謙遜的重要性,並始終保持對他人的尊敬與服從,即便身為住持的師父,仍謹遵寺規,展現出良好的示範。懷著尊重心態面對每…
從佛教看心與和平的關係
82
從佛教看心與和平的關係
心是源自貪、噁、癡(佛教所講的「三毒」),唯有去除這些染污,這個世界才會真正的和平。雖然在這些染汙下所引起的行為,是外在的,為外界所見,但這些染汙的實相只用法身的法眼才能看到。個人靜坐的程度越細膩,越能看到心中,身心或環境剩餘的染汙。這是追求到達法的究竟的最原始的目標,追到法的究竟後,人類就能去除心中所有痛苦的根源。只要還未達到這個目的,人類還是會渾為魔羅的奴隸。魔羅逼使人類想惡,說惡和造惡。魔羅
…標。若未達此目標,人類會成為魔羅的奴隸,受其驅使而生惡念、作惡行。魔羅讓年老、病痛和死亡等問題侵入人心,進而造成人們做出惡業,影響自然環境,最終引發戰爭。故此,徹底打敗魔羅,實現心靈的真正和平,是每個修行者的使命。
因果法则与善恶结果
16
因果法则与善恶结果
…喜欢布施、不喜欢助人的人,死后必坚地狱或往生恶道,再生为人时会没有财富。 那些过强、骄傲、不尊敬该尊敬的人,死后必坚地狱或往生恶道,再生为人时会出生在低等的姓氏家庭里。 那些不喜欢与智者、婆罗门、修行者结交的人,死后必坚地狱或往生恶道,再生为人时会是智障之人。 相反的,那些不杀生、不虐待动物、不发怒也不妒忌、喜欢布施给那些持戒之人,有品德、不过强、不骄傲、尊敬该尊敬的人、喜欢与智者、婆罗门、修行者
该文本探讨了动物虐待与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阐述了根据佛教教义,恶行如杀生、虐待动物、心存嫉妒等将导致死后进入恶道或地狱,再生为人时的多种负面结果。反之,行善如不杀生、布施、尊敬他人等则会导致善道的结果,享有长寿、财富与智慧。《透视因果》一书强调了善恶行为对人生的重大影响,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命运与因果的关系。
課誦能見道的修行方法
4
課誦能見道的修行方法
課誦能見道 禮佛課誦,亦算是修戒、定、慧最好的方法。因此希望修得法眼 者,務必謹記以下課誦實行的方法: 作課誦前先選定一尊自己最敬仰的佛像,虔誠地疑視此佛像一會 兒,片刻後,記得其形象時,輕合雙眼後,觀想恭請該尊佛像,定坐 於體內上丹田(膝眼上兩指寬處)。課誦時多時時刻刻地想想看上丹 田處的佛像,切勿有散漫之心。 當心靜於上丹田時,內在就會光亮起來。時時在光亮中意念著 的佛像會很明顯的。繼續地練
禮佛課誦是一種修行方式,能幫助修得法眼。選定一尊敬仰的佛像,專心觀想並使心靜於上丹田,可逐步實現內在的光亮與新佛像的誕生。隨著修習,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對「法身佛」的意念,這會引導修行者理解更深的佛法。持續的修行將使內在的「法身佛」成為珍貴的指導,最終證得更高的智慧。